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及胃肠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per_sxw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将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载体,运用体针结合头部长留针的针刺方式进行干预,与盐酸格拉司琼对比,观察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检测干预前、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差异,评价针刺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探究针刺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针灸防治术后恶心呕吐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2例),药物组(42例),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处理措施相同,手术后基础治疗相同。术后30min时,针刺组予以针刺干预(体针留针30分钟后取下,头针留针6小时后取下),药物组予以盐酸格拉司琼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抽取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静脉血,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饥饿素、胃动素水平的改变。所有采集的数据运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分析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体重、BMI、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基线基本均衡一致,具有可比性。2、恶心呕吐疗效评定(1)针刺组与药物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24h内,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明显低于药物组;在术后0-2h及术后24-48h内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术后6-24h内针刺组恶心呕吐评分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明显低于药物组;在术后0-6h、24-48h内针刺组恶心呕吐评分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胃肠激素检测结果分别对针刺组及药物组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三个时间点胃肠激素水平进行组内两两比较:(1)针刺组中,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术后30min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与同组术后30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药物组中,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术后30min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与同组术后30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总的来说,针刺与盐酸格拉司琼在术后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上防治作用相当,但在术后2-24h内针刺防治恶心呕吐疗效优于盐酸格拉司琼。(2)体针结合头部长留针的针刺方式可以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与盐酸格拉司琼相当,且针刺的持续作用时间更长。(3)体针结合头部长留针的针刺方式可以改善术后胃肠激素水平,加速术后胃肠激素水平的恢复,促进胃肠功能的快速康复。
其他文献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物,探讨了影响乳液性能的因素,确定了乳液聚合的最佳反应条件.
我国罚金刑数额设定模式中倍比罚金刑和限额罚金刑只起到次要的辅助作用,分别仅占据一成左右,其余全部规定了无限额罚金刑。我国无限额罚金刑在1997年立法后持续扩张,在刑法
古旧书业不单是一种经济产业,还是世界性的文化事业,其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回顾古旧书业以往之发展史,探究现今古旧书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模型分析法分析
目的: 观察中医分段辨证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方效. 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强调中医分段辨证施)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213例, 结果: 近期痊愈198例,好转15例.远期随访1~11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文化与传统手工艺得到极大的复兴。湘西竹编工艺是我国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间技艺,但传统竹编因功能形式落后、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