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关系从句的生成研究:来自英语母语者的证据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en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语言中最自然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关系从句一直是中外语言学家探讨的热门话题。与关系从句有关的研究大都围绕主语关系从句和宾语关系从句加工的不对称性展开。前人研究表明,在以英语为典型的中心语前置的语言中,主语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要小于宾语关系从句,进而提出了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论。该论点得到了大量实证经验(语言理解/表达实验)的佐证和支持。可以说,主语关系从句的加工优势在中心语前置的语言中占据着主要地位。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是世界上罕见的结合了主谓宾语序结构和中心语后置特点的语言,和英语相比有较显著的差异。有关汉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争议持续不断。部分学者认为汉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应和名词可及性等级理论(Noun PhraseAccessibility Hierarchy)的假设一致,即存在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但是部分实证研究表明,在汉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和表达实验中存在宾语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于主语关系从句的情况。因此名词可及性等级假设是否适用于汉语的论点还有待佐证。  本研究旨在对比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母语者加工主/宾语汉语关系从句的差异,从而为关系从句加工研究提供经验实证。本文以2例以英语为母语的高级和低级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专门设计的汉语关系从句试卷测试来个案分析比较他们对主语/宾语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情况。鉴于过往研究多聚焦于关系从句的理解加工,本文则专门调查学习者对汉语关系从句的表达情况,这无疑有助于为全面了解汉语关系的加工提供佐证。试卷测试由英汉翻译、句子合并和语境造句三部分组成,考察的变量包括动词的偏向性、关键名词的生命性和辅助语境等三个因素,以比较它们对汉语关系从句生成的影响。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导论,概述汉语关系从句的研究背景、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详细介绍关系从句的相关理论、加工(包括理解和表达)情况及其二语习得的实证研究;第三章为方法论介绍,着重介绍研究假设和测试方法,包括材料设计和数据的手机与统计分析;第四章是综合讨论,重点分析基于第三章测试的结果,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总结研究成果和启示,同时指出不足之处。  实验结果显示,宾语关系从句的加工优势在部分实验项目中有所显现,动词的配价,关系从句动词的偏向性和辅助语境等因素对汉语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有较大影响,而名词的生命性对汉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存在较小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关系从句的加工研究,特别是汉语关系从句的加工研究提供了实证经验补充,此外还为揭示人类关系从句加工机制和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佐证和支持。
其他文献
称赞语是一种礼貌的言语行为,是对他人积极的评价。作为社会的润滑剂,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帮助人们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称赞语看似简单,脱口而出,但倘若使
哈罗德·品特堪称20世纪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家。他对现代戏剧传统贡献卓绝,以至于他的名字成为了一个专门的戏剧术语,即品特式戏剧。品特的戏剧,尽管人物不多,且情节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