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村寨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着现代化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以其势如破竹之态,迅速渗透到全球人类当中。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产模式、生活模式、交流模式、思维模式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为1.91亿,其中,民族地区村寨村民约占农村网民比例的五分之一。相比之下,农村网民对新媒体的认识、使用程度明显不足,对新媒体需求量也较弱,城乡新媒体使用率仍有着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对于新媒体使用研究方面,学界更多的关注点在城市,对于农村,特别是民族村寨的研究,可谓少之又少。基于此,本研究选择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民族村寨为例,以点带面,尝试对贵州民族村寨展开实证调查研究,结合定量、定性原则,分析、梳理这一群体的新媒体使用情况,试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民族村寨的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助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意义。紧接着,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几个理论依据——使用与满足理论、民族文化认同、数字鸿沟理论展开了阐述。其次,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进程、社会经济、旅游文化等方面,阐明了此次实证调查所选取的民族村寨——镇山的基本情况,突出了镇山的发展与变迁,表明了镇山可作为贵州民族村寨的典型代表条件。罗列出了调查研究的内容、研究对象、样本情况、深度访谈对象以及研究的具体框架,其中包括研究的问题设计,对研究对象的进一步聚焦和分类,选择多层次研究路径的主要原因和校验方法,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最后,将笔者在镇山近一年的田野调查中,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描述性分析来呈现被研究群体的特点,进一步整理和展示该群体的新媒体使用基本情况,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为主,以深度访谈为辅,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分类别、有层次地剖析出镇山新媒体使用的类型、目的、思辨能力等系列数据。并从理论角度探讨上述研究,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个人情况与新媒体使用情况的关系,新媒体对个人生活、思维乃至整个村寨的影响。笔者站在客观角度,结合前人所调查研究的城市新媒体使用情况数据,对比分析镇山新媒体使用情况,分析了民族村寨新媒体使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镇山村民新媒体普及率趋于正常水平,但新媒体使用情况相较于城市来说仍有一定的差距。村民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与新媒体的使用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大幅度改变了村民的生活节奏、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兴趣、改善了村民的人际交往方式,更扩展了村民的思维方式、改变了镇山的传统商业模式、促进了镇山的旅游文化产业。新媒体在镇山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暴露出了村民新媒体素养较低、滋长了网络暴力、弱化了民族文化认同等问题。所以,应凭借加大镇山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新媒体素养、增加村民收入等对策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新媒体将会引发全球社会的变革力量,而这种变革也逐渐在民族村寨中得以体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独特的牵引力,它会加速民族村寨的新陈代谢。针对民族村寨受众的新媒体发展思想和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书写时代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理解中国新农民,建设中国新农村。
其他文献
本文以Bloom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问题设计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影响。问卷调查对象涉及150名学生和29名英语教师
针对气体传感器存在输出特性极易受到外界温度干扰的特性,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度补偿方法。通过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中提供的程序,对神经网络中的各种函数参数进行编程
<正>随着消费行为个性化、消费时间碎片化、消费场景多样化等消费新趋势的出现,客户体验式消费将占据主导地位,保险消费将进入快速变革的时代。因此,针对不同客户提供相应的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团结协作、职业审美、职业想象力与创造力等各项职业能力的发展。在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艺
如何科学合理的对待再审"新的证据"主观要件,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富有争议的问题。从域外看对于再审新证据是否应当包括主观要件以及如何甄别主观要件的相关要素,各国存在不同立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英语写作过程是发挥主体创作性的过程,要求学生应具有严谨的思维能力,可以对语义表述、主题选择等做出具有针
集资诈骗罪发轫于民间集资行为,由于其以借贷合同为基础因而兼具了民事与刑事双重属性。在此背景下,又因合同内容不同而对定罪的影响也不一而足。当借贷合同具有合法外观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