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西亚·马尔克斯与莫言同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凑巧的是,瑞典皇家学院给他们的颁奖词都含有“荒诞”一词。尽管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两位作家在作品中都表现出了浓厚而深刻的荒诞意识。人与世界的疏离、对立,人最基本的愿望在世界中难以实现等导致的悖谬的、徒劳的、畸变的、病态的荒诞感在马尔克斯与莫言的小说中比比皆是。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究两位作家对荒诞意识的艺术表现:第一章:分析马尔克斯与莫言小说中荒诞意识的表现。他们小说中的荒诞意识首先表现在努力的徒劳感。面对荒诞陌生的世界,人的生存丧失了意义与希望,所做的一切在无意义的世界中变得徒劳无用,产生挥之不去的徒劳感。其次体现在欲为常人的畸变感。来自荒诞世界四面八方的异己力量将人扭曲异化,产生欲为常人却走向异化的畸变感。最后还表现在健康人的病态感。与世界疏离、对立的人虽然身体健康,但却有着病态的心灵。第二章:探究马尔克斯与莫言小说中荒诞意识的成因。马尔克斯与莫言之所以都孜孜不倦地表现荒诞意识是因为他们都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即无人交流的孤独、缺乏亲情的温暖以及鬼怪故事的耳濡目染。这样的童年经历对于马尔克斯与莫言的荒诞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卡夫卡式的荒诞对他们荒诞意识形成并发展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两位作家生活的多重矛盾交织复杂的苦难现实社会也是是荒诞意识产生的重要原因。第三章:揭示马尔克斯与莫言小说中荒诞意识的意义。在文学史意义的层面上,作家表现荒诞意识是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揭示,与西方存在主义文学在哲学层面抽象地表现荒诞不同的是,马尔克斯与莫言都是在现实层面具体的表现荒诞。在现实意义的层面上,马尔克斯与莫言小说中对本国荒诞现实的揭露目的在于促使第三世界国家认清自己的存在状态,继而探寻出改变本国荒诞现状的方法。在文学创作意义的层面上,马尔克斯与莫言在表达荒诞意识时创新性地运用夸张、变形、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引领了“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风潮,这也是他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