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题背景与目的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经济体制改革浪潮迄今仍在持续进行和不断推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是对这一改革过程的简要概括。经济转轨过程,既保留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某些制度因素,又产生了带有新的市场经济的制度规则。因为,它毕竟是从这个旧体制的母体出生的。在这一动态变革的过程中,计划经济的制度要素和市场经济的制度要素的消长、替代和变换,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制度变迁现象。作为处于社会制度结构中的税收制度,随着社会制度结构的变革,一方面形成了税收制度变迁的环境,另一方面它的变迁也构成了综合社会制度变迁的内容之一。研究中国税收制度变迁有利于我们从既有的改革过程提取税收制度变迁的经验和教训,又能归纳出中国税收制度变迁的内在特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篇章结构本论文的正文部分共六章。第一章《制度及制度变迁》。本章首先从不同经济流派关于制度的定义入手,对制度的内涵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对现有的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了一个制度变迁的演进论初步框架,为本论文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预设。第二章《作为制度的税收和税收制度》。税收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分配关系,作为抽象的分配关系它需要通过具体的社会实存而体现。作为制度(institution)的税收,它是对税收作为社会实存的总括.其中,税收制度(system)是税收规则体系,它是关于税收社会实存的主体。正是在这个规则体系的约束和规范下,形成了人们对公共产品费用支付机制。因此,对税收制度的理解除了要了解那些以正式的方式而展现的规则体系之外,还要了解那些未阐明的但是起着一定约束作用的“软规则”。从一个社会运作的整体情形来看,税收制度是一系列更为基本的制度的函数,是整个社会制度结构的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认识和揭示税收制度内部的关系和税收制度与其它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认识税收制度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因此,对税收制度变迁之研究,是不能局限于就制度谈制度,而是要将制度作为一个视角,从产生这种制度的土壤中来理解,不研究具体的过程就无法理解和解释税收制度的变迁。 第三章《传统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制度安排与演进特征》。1949年以后,中国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我们理解中国税收制度的起点和基本制度背景。由于制度变迁有着严重的路径依赖特征,根据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研究中国税收制度变迁需要首先找出这种制度变迁的源头。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审视中国税收制度的变迁,有利于从总体上来把握其脉络。将中国税制变迁嵌入到中国经济体制及其行为特征中进行考察正是本文将要展开论述的中心。 第四章《改革进程中的税收制度安排与演进特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序幕。我们前述的税收制度安排是作为社会整体制度的函数。当基本的经济制度发生了变革的时候,税收制度的变革自然也应是题中之义。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我国税收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然而,制度变迁理论是十分强调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的决定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税收制度变迁的起点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和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度安排,这种初始条件对税收制度改革进程会产生重大影响。理解改革前后税收制度变迁的内在关联,以及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它与传统的税收制度的演进机制的联系和差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本章的任务,就是通过对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的描述,从中来把握与提高认识,从而为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国今后税收制度改革方向和道路的理解,提供一个历史承接的发展脉络。 第五章《非正式制度对税收制度的影响分析》。由于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税收制度的变迁,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实体部分进行的。即对那些可以显性化、外在化、标准化的,具有相当技术属性的规则,给与重点的关注,而对非正式规则的忽视和缺乏关注的一个后果,就是我们虽然制定了许多的税收法规,但缺乏有效的执行。本章中,从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对非正式制度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的理论研究为起点,探讨了在经济转型的过程 中,非正式制度对微观主体的行为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税收制度的运作。这 为我们今后的税收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第六章《市场化税收制度优化的初步对策研究})。本章首先对市场经济 条件下,税收制度的性质进行了再思考,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强调税 收制度的强制性,并将可实施性作为税收制度强制性的内容。最后,初步提 出了,在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和加入WTO的背景下,税收制度建设的一 些初步设想。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来分析中国税 收制度的结构与变迁,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