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历史剧当代性现象研究——以《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太平天国》、《走向共和》和《汉武大帝》为中心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要研究的历史剧是被称为历史正剧的电视历史剧。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剧的创作、历史剧的文学批评、历史剧的观赏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文学现象: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历史剧的创作,一方面是激烈尖锐的有关历史剧的文学批评,再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历史剧的收视率。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奇异美妙的文学多彩画卷。本文认为,历史剧的当代性是解释上述文学现象的一把钥匙。当代性一方面已经成为历史剧创作者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剧作家在对历史的阐述中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成为观众对历史剧欣赏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标准——观众往往因为在历史剧中发现与现实的相通之处而增加观赏的兴趣。 第一章论述历史剧当代性的产生; 第二章分析历史剧当代性的表现; 第三章论证历史剧当代性的意义; 第四章考察历史剧当代性的瑕疵问题。
其他文献
整体观望周作人(1885-1967)的一生,他兼具着文学家与思想家的双重身份。不论是文学层面还是思想层面,周作人都对自“五四”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本文以周作人的文学
《毛泽东选集》(1-4卷)第二版收录了毛泽东同志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类文章共159篇,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各个方面。毛泽
本文对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进行了研究。文章对同素逆序词中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而排除几种貌似同素逆序词的词语现象。在此基础上,对同素逆序词语义、结构、词性进行描述,并着重
世界戏剧大师布莱希特与中国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亲密关系。他推崇中国古典文化,研究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借鉴和吸收中国戏曲艺术表现手法,中国文化在他的文学创
曹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本文着重论述了曹操“英雄人格”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诗歌精神特有的丰富内涵。并沿着社会的动荡和思想的嬗变两条主线进行历史的和文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