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对成年视皮层的“去成熟化”及对成年大鼠弱视的治疗作用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858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成年弱视目前被视为眼科的“绝症”,无特效疗法,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或动物成熟后其中枢神经系统失去可塑性。最近,人们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可以被抗抑郁药氟西汀(fluoxetine)重新激活,从而为成年视皮层可塑性重启的研究提供了启示,为成年弱视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研究中我们以大鼠为研究对象,以眼优势可塑性为切入点,采用视觉电生理的方法研究氟西汀对成年大鼠视皮层眼优势可塑性的逆转作用,从而从功能上探讨氟西汀对成年大鼠视皮层的“去成熟化”作用;采用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的方法对视皮层相关结构及功能性因子进行检测,从而为氟西汀“去成熟化”视皮层提供结构和形态学证据,以初步探寻氟西汀“去成熟化”成年大鼠视皮层作用的可能机制;同时,我们建立成年大鼠弱视模型,初步探讨氟西汀联合遮盖治疗对成年大鼠弱视的治疗效果。实验方法:1、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方法研究氟西汀给药时间与成年大鼠视皮层眼优势(OD)可塑性逆转的关系,比较氟西汀与双眼形觉剥夺(BFD)逆转成年大鼠OD可塑性的效果。2、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研究硫酸软骨素多糖(CSPGs)及Nogo受体的发育学变化以及氟西汀对成年大鼠视皮层CSPGs和Nogo受体的影响。3、利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氟西汀对成年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周围网(PNNs)及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性磷酸酶受体(LAR)表达的影响。4、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研究钙结合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的发育学及PNN/PV的共表达变化;以及氟西汀和BFD对成年大鼠视皮层PNN及PV的影响。5、建立大鼠成年(P70)弱视模型,研究氟西汀口服配合传统遮盖治疗对成年大鼠弱视的治疗效果。实验结果:1、20%氟西汀水溶液喂养成年大鼠4周可重新激活成年大鼠的OD可塑性,延长给药时间与4周相当;氟西汀对视觉可塑性重塑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形觉剥夺眼反应,与BFD既抑制形觉剥夺眼反应同时促进非形觉剥夺眼反应不同。2、CSPGs及Nogo受体在视皮层的表达呈视觉经验依赖性;氟西汀可使成年大鼠视皮层CSPGs及Nogo受体的表达回复到幼年状态,且其效果与BFD相当。3、LAR及PNNs在视皮层共表达并呈相同的变化规律;LAR在视皮层的表达呈视觉经验依赖性,随大鼠发育周龄增加,LAR呈逐渐增加;成年大鼠LAR高表达,氟西汀可显著降低LAR阳性细胞的数量,氟西汀对视皮层PNNs及LAR具有“去成熟化”作用。4、PV阳性神经元及PNNs呈视觉经验依赖性,作为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最重要亚型,绝大部分PV阳性神经元被PNNs包绕,随大鼠视皮层的逐渐发育,被PNNs包绕的PV阳性细胞呈逐渐增多,至关键期结束达到成年水平;氟西汀喂养4周、BFD及二者联合均可显著降低视皮层PNN及PV阳性神经元的密度;氟西汀喂养4周、BFD及二者联合均可显著降低PNN+/PV+/总PV+的比值,但二者联合组降低幅度更明显,表现出二者存协同作用。5、20%氟西汀水溶液口服4周配合非弱视眼遮盖对成年大鼠弱视具有治疗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氟西汀口服不论在功能还是结构上,对成年大鼠视皮层均表现为显著的“去成熟化”作用。在功能上,氟西汀口服可以逆转成年大鼠视皮层眼优势可塑性;在结构上,典型表现为视皮层内的神经元周围网PNNs、CSPGs、Nogo受体、LAR在氟西汀的作用下出现显著的“幼年化”改变。而在氟西汀对成年大鼠视皮层“去成熟化”的过程中,伴发PV阳性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特征性的改变,表现为被PNNs包绕的PV阳性细胞在氟西汀的作用下发生显著下调。最后,氟西汀口服配合经典的弱视遮盖法对成年大鼠的弱视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正常的骨基质矿化是骨形成和骨修复重建的关键步骤;成骨细胞分泌的I型胶原组成基质的主要成分并提供矿化的基础框架结构,而非胶原蛋白参与并调控羟基磷灰石的有序沉积。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是一种重要的非胶原蛋白,又称为SPARC或BM-40,它对1型胶原和羟基磷灰石有高度的亲和力,参与了细胞外基质矿化的始末过程;同时作为重要的细胞外基质功能调节蛋白,骨粘连蛋白调节细胞外基质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先天性心脏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部分,在我国其发病率在新生儿中高达1%。心脏关键基因的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来源于成体细胞的重编程,与成体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并且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特性类似,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包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可在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在心脏发育和疾病研究、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和毒性分析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的心肌细胞诱导方法仍存在效率低、稳定性差和异质性高等问题,限制了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的临床研究和转化。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22个碱基的非编码RNAs,能够特异性结合靶mRNA,并直接降解mRNA
心脏移植是目前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唯一治愈希望,但供体短缺成为同种异体移植发展的瓶颈。异种心脏移植由于其生物源性及可修饰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复杂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异种心脏移植临床应用的重要阻碍。异种移植的排斥反应主要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 acute rejection,HAR)、延迟性排斥反应(Delayed xenograft rejection,DXR)或称为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A
在化工、核电、航空航天以及矿山、电气等行业的装备或生产线上,有许多运动构件、控制组件等关键零部件长期在多冲碰撞载荷下工作,它们的接触表面不断受到反复冲击碰撞且接触应力很小,很多还远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在如此低的碰撞应力作用下,工件出现了由表及里的宏观塑性变形,这种微变形累积后有可能导致尺寸超差失效,也可能引发表面出现疲劳裂纹或剥落,进而造成零构件的失效,故对这类零构件的低应力/低能量多碰失效行为进
我们主要关注微分动力系统中熵,指数和维数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给出了Ledrappier-Young熵公式的一个简化证明.然后我们利用Ledrappier-Young熵公式和Pesin理论建立了遍历测度的熵的上界估计.此上界是指数和不稳定流形上的体积增长率,拓扑熵或纤维熵的结合体.我们还系统化地探讨了维数熵的理论,并且提出了许多其在entropy-hyperbolic系统上的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ln+1(?)及相关李(超)代数的结构与表示理论.研究涉及的李(超)代数主要有Witt代数,Schr(?)dinger代数,超Schr(?)dinger代数.它们在数学和物理上有广泛应用.本文包括以下五章.第一章我们主要介绍了要研究的代数的背景和现状.第二章主要研究李代数(?)ln+1和Witt代数上的表示理论.具体来讲,设g=(?)ln+1,Wn+,Wn,(?),我们研究了U(
近年来,随着声超构材料的兴起与发展,声学这一经典的研究领域,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声超构材料作为人工复合材料的一类,展现出了异常的声学性质,包括负数质量密度、负数弹性模量、近零参数或各向异性参数等,极大地提高了操控声波的能力,如负折射、隐身与幻象、超分辨率成像、超吸收等。本论文将针对声波的传输课题,从反射、透射和吸收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设计声超构材料来实现对声波的任意调控,具体内容包括:一、基
本论文应用对偶变换方法和变分方法研究了全空间RN上几类拟线性Schrodinger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具体地,首先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里,利用对偶变换方法结合山路定理,我们分别建立了如下方程当非线性项h∈C(R,R)关于t在无穷远处满足超线增长条件和渐近线性增长条件时正解的存在性,其中,N≥3,V∈C(RN,R+)为有界位势,g∈C1(R,R)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光滑函数.应用研究方程(G)获得的解的存
量子自旋霍尔材料和石墨烯的成功合成为拓扑材料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拓扑材料具有很多新奇的物理性质,其中最独特性质是既具有绝缘性的体态,又具有无能隙的界面态,这使得它们在低能耗自旋电子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而激发了人们的深入探索。二维磁性材料在实验上的成功制备,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推向高潮。其特点是,在无外磁场条件下,纵向的电场会产生横向的量子化电导平台,它由内禀磁场和自旋一轨道耦合共同作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