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前期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互动研究——以长安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长安作为研究唐文化的一个载体,在当前学术界对唐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民族学的理论观点较系统研究唐朝前期长安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互动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涉及本文研究内容的有关研究的现状、研究范围、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作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章,唐前期民族文化互动的条件分析。指出唐朝前期之所以出现文化互动的繁荣景象依赖于一些有利的条件,而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互补性强、差异性大的特点是其前提条件。 第三章,文化互动的表现。文化互动主要表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这种文化互动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在汉族“形下”的“胡化”和少数民族“形上”的“汉化”上。 第四章,文化互动的特点和局限性。特点表现在对对方文化的认可以及表现形式上的侧重点不同等;局限性表现在历史局限性、唐朝的主动性不足以及互动的全面性不足等方面。 第五章,文化互动的影响。指出文化互动对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取向的民族观的形成、长安的对外开放以及唐朝的文化的丰富性等方面的影响。 最后,结语部分。指出了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和主要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国际非政府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广泛参与全球事务,成为世界发展领域组织制度的又一创新。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大城市,随之而来的是形成各种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该群体的医疗保险难题表现得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壁画教育对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特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高校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是受到社会人才需求关系的制约,供大于求,人才流失;供不应求,人才求之
本文对我国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究。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其他各种原因面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