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2004-2013年,中央国务院已经连续在10个1号文件中强调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要性,反映出政府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的决心。农民(或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提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对于提高农户贷款可得性,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解决农村农户贷款难为研究起点,首先分析农户贷款难的原因。农村金融市场的三大基本问题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和特质性风险与成本导致了农户融资难,农村金融市场出现自然发育状态下的“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为政府介入提供了充分条件;政府介入后,以政府为主导的金融供给,以正式金融安排取代非正式金融安排,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农村农户融资难题,导致政府介入后的“政府失灵”。其次对解决农村融资难的创新路径-金融联结进行优劣势分析。垂直分工被证明是以市场化方式破解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机构财务可持续性两难困境的有效措施。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非正规金融安排在解决三大基本问题上更有优势。因此,在分析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两大“失灵”的关键在于构建并运行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垂直合作机制。力图通过两者的合作,充分利用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优势,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农户贷款可得性。再次对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垂直合作的理论基础和现状进行分析。厂商中间层理论、农村信贷互联理论、融资能力理论、激励相容理论,是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垂直合作的理论基础。接着选取国内外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垂直合作的案例进行现状分析,认为中国农村已具备实行金融联结的良好条件。然后选取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垂直合作前后数据,采用虚拟变量模型,实证分析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垂直合作的绩效,得出结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垂直合作有显著的支农绩效和经营绩效。最后结合理论、案例、实证分析,构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垂直合作激励机制,正规金融给非正规金融贷款的利率以及非正规金融承担违约贷款损失的比例,是激励相容条款中核心的变量,协调好两者的关系,能实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参与垂直合作的激励相容,达到农村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农户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