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卫生XI项目县甘谷县和非项目县武山县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医疗保健费用与经济负担等信息,找出项目地区在改善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方面取得的进展,评估卫生XI项目实施效果,完善甘肃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卫生发展的创新机制,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可持续地改善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方法: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理分布,选取了甘谷县4个乡镇的10个村,共855户,3234人,武山县6个乡镇15个村,共1433户,5285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方法入户收集居民基本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等信息,用Microsoft Access2013建立数据库,Excel2013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甘谷县卫生服务可及性与武山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甘谷县居民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医疗点的比例为72.11%,新农合覆盖率达99.19%;武山县居民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医疗点的比例为70.44%,新农合覆盖率达98.91%。2.卫生服务需求方面,甘谷县30天患病率(13.85%)高于武山县(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女性30天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两县30天患病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婚姻状况,患病率也不同,离婚/丧偶>已婚>未婚;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居民患病水平也在下降,在农村地区,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居民患病水平随文化程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年龄对患病的影响,同样,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甘谷县各年龄组的患病水平依然高于武山县。3.甘谷县慢性病患病率为36.68%,高于武山县3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两县居民健康状况的疾病顺位是:关节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病和身体各器官损伤。4.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甘谷县门诊利用水平均高于武山县。30天就诊率甘谷县为9.68%,武山县的为7.75%;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受教育水平不同,30天就诊率也不同;在就诊医疗机构的选择上,两县居民首选村卫生室室和私人诊所,其次是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两县住院率无差别(P>0.05),甘谷县为11.07%,武山县为10.88%;在住院机构选择上,甘谷县首选县级及以上医院,最后才考虑乡镇卫生院,武山县首选也是县级医院,其次为省级和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机构合理选择上,武山县优于甘谷县。5.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甘谷县及武山县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均较低。妇科检查率、5岁以下儿童体检率,甘谷县均低于武山县;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甘谷县情况优于武山县。孕产妇保健方面,无论是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系统管理率,甘谷县均高于武山县;住院分娩率甘谷县更符合WHO要求的水平,但甘谷县仍有16.47%的孕产妇在家中分娩。6.卫生服务费用方面,甘谷县医疗卫生支出所占的比例为28.49%,武山县高于甘谷县,38.82%;无论是因疾病住院还是住院分娩,甘谷县平均住院费用均高于武山县,但其自付比例低于武山县,即甘谷县报销比例高于武山县。结论:1.卫生XI项目实施后,甘谷县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医疗费用方面的指标较武山县有一定程度的改善。2.卫生XI项目实施后,甘谷县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指标较武山县改善程度较小,项目后期某些指标(如未就诊率)高于武山县,且甘谷县居民患病后主动寻求医疗机构救助的积极性不如武山县居民。3.卫生XI项目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甘谷县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对当地卫生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但因本研究关注的是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能力的改善,项目成效在项目结束时可能不是特别明显,需要进一步跟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