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xia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规律来看,城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1996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同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城镇化建设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并非总能达到很好的协调状态。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这两者不协调发展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也日益突显,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迫在眉梢。本文从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理论入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采用墒值法和时序多指标法,结合隶属度函数,计算并分析了我国从1995年到2009年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研究的思路、方法与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城镇化、经济发展、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等概念进行界定,简要介绍了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根据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将城镇化划分为同步城镇化、超前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三种模式。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城镇化建设的特征,重点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和城镇化建设特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比较曲折但总体水平是上升的,城镇的布局向西偏移,城镇化进程与政治联系比较紧密而与经济联系较少。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平缓上升的,城镇化的主战场转到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与经济的联系加强而与政治的联系减少。第四部分对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墒值法和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结合隶属度函数,运用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并分析了1995-2009年我国31省市的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动态协调系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好,中部次之,西部较差,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协调性趋势增强。第五部分分析了影响我国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与其他制约因素,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缺乏合理与长远的城镇化建设规划,基础设施薄弱,城镇管理滞后,城镇资本运营市场机制的缺失等。第六部分对全文做了一个总结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调整城乡土地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制度创新和城镇管理等。
其他文献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保证资产安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
螺旋藻属于蓝藻门颤藻科的一类低等植物,富含多糖、蛋白质、维生素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具有较高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效应,在国内外受到广泛推崇。近些年来,螺旋藻的人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之一,它有效融合了民族舞蹈、音乐、服饰以及文化等,能够充分凸显中华民族审美趣味。戏曲传承发展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民间艺术保护问题,通过将戏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营养丰富,具有食用及药用作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降血脂、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等功能。本文结合生产,针对杏鲍菇工厂化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方法已经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本文就风险管理理论与药品生产过程管理相结合,提出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与应用方法,为今
网络教育日渐成熟,逐步成为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企业公司培训以及特殊教育等青睐的教育方式,也是实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国家和社会在卫生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尤其是公立医院高投入、高消耗的现状己成为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有效控制医疗卫生支出,降低医疗费用
当前,企业在材料成本控制及效率提高方面相对滞后,在成本核算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提高效率方面有更多的潜力可挖掘。本文主要从分析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且针
人力资源营销作为能够提高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绩效的有力手段,在提高企业效益与形成持续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致力于探究人力资源营销理论对当前中小企业的作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