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多采用低甲醛树脂浸轧整理,但存在整理过程中织物带液率高,整理后强力损失严重等问题。有研究指出,催化剂用量大是强力损失或白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低给液的泡沫整理可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的产生,但织物泡沫整理加工在产业化生产中泡沫波动性大,整理均匀性差。本文基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泡沫加工用泡沫性能的检测及评价方法,研究制备了泡沫抗皱整理液,优化了泡沫抗皱整理工艺,旨在实现棉织物抗皱均匀性。以超低甲醛免烫整理剂TF-650为抗皱剂,基于泡沫整理工艺所需泡沫特性,采用DFA100动态泡沫分析仪研究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制备泡沫抗皱整理液。在催化剂TF-651存在的情况下,考察泡沫抗皱整理液的抗酸性、抗盐性、抗温性。结果表明:25℃时,泡沫抗皱整理液中的最佳发泡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癸基葡糖苷(APG-10);当抗皱剂TF-650质量浓度在250g/L以内变化时,对泡沫抗皱整理液的泡沫性能影响均较小。当发泡剂APG-10质量浓度8g/L、抗皱剂TF-650质量浓度为140g/L、催化剂TF-651质量浓度为21g/L时,整理液发泡比达到7.8,起泡速度快,泡沫半衰期达到265.1s,泡沫细腻、稳定,符合泡沫抗皱加工要求。进一步研究发现,pH变化(pH=2?7)对其泡沫性能影响小,无机盐(氯化镁)质量浓度在50g/L以内时,泡沫性能的波动幅度小,25?35℃的温度范围内泡沫性能略有下降,具有较佳的抗酸性、抗盐性、抗温性。以泡沫抗皱整理液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考察了催化剂TF-651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对整理后棉织物的各项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浸轧抗皱整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影响泡沫抗皱性能的工艺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为: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催化剂TF-651用量。泡沫抗皱最佳工艺为催化剂TF-651 12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90s。与浸轧抗皱相比,泡沫抗皱整理时催化剂TF-651用量大幅降低,仅为抗皱剂TF-650的8.6%,同比减少了43%,焙烘时间缩短50%。当棉织物上抗皱剂TF-650用量一致时,泡沫抗皱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由136°提高到257°,断裂强力保留率达到77%;浸轧抗皱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到240°,且断裂强力保留率仅有60%;两种工艺整理后织物的白度均略有下降,由71%减小为67%。泡沫抗皱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较佳的抗皱均匀性、抗皱耐洗性。硬挺度达到4.5cm,外观平整度为3.5级,抗皱面料品质高,整体上略优于浸轧抗皱整理的棉织物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