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民生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还会影响到我国在世界各国的形象。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深远的政策和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认真宣传和实施,食品安全治理力度不断增强,食品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缓解,社会总体表现出稳步向好的趋势。但是,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从客观上说明了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存在问题。变革食品安全治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治理绩效,将保障公众食品安全落到实处,是当前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现实而艰巨的问题。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是我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的社会治理模式创新。食品安全协同治理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动员和鼓励非政府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加入进来,从而达到协同治理的有效性。虽然协同治理可以弥补政府单方面监管存在的缺陷,但是由于我国协同治理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足和困境,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执行力不足,消费者维权不力,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存在漏洞等。通过对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研究,找出改善治理的措施和方法,加快食品行业的有序发展,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避免国际贸易纠纷,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成都健安喜投诉事件是在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背景下发生的,参与主体涉及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其中影响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利益分配、信息共享和法律制度三个关键因素均出现问题,也体现出目前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对该案例详细的分析,利用公共治理理论、政府职能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找出改善协同治理存在问题的经验和做法,得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启示。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要改善食品安全协同治理存在的困境,要从以下三个方入手:一是通过合理分配、引导和整合食品安全管理主体的利益,促使其共同参与;二是实现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增强各环节的信息透明度,保障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顺畅;三是完善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法律体系保障参与主体的合法权利,同时各参与主体之间实现相互监督、相互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