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实践以及培养策略所做的一项专题研究。数学建模素养是考查中学生是否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具备数学建模素养?是21世纪新时代下对中学生必然的硬性要求。数学建模是数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试图解决以下两个问题,问题1:当下数学教师对于数学建模素养的了解程度及高中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水平程度;问题2: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培养策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本文首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测试等方法,了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素养的现状。然后在数学建模素养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在教学中的教学原则、方法和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策略,最后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本论文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介绍论文的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接着对数学建模素养概念进行诠释以及给出数学建模素养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关系。通过探究得出数学建模素养的内涵:必备建模品格、关键建模能力。第二,设计调查问卷和编制测试卷,接着对调查对象展开数学建模素养现状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三,提出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四条教学原则(“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团队合作,明确分工”、“最近发展区”)和四种教学方法(直接法、图像法、统规法、近似法)。根据以上相关成果,提出了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策略:“从日常教学入手,培养必备建模品格”、“从数学建模专题教学活动入手,提高关键建模能力”、“重视模型分类,提高关键建模能力”、“重视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建模教学能力”、“重视教材开发,尝试撰写校本课程”。第四,将提出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培养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实践后进行案例总结反思和课后测试卷的分析。最后,总结本文的结论、不足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