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心电图作为一项操作简便、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已经在临床工作中普遍应用,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对心电图的一些深入研究提示某个波的形态或时限改变对心脏疾病的预后、转归都存在预测价值。QRS波群时限的增宽及形态的变化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曾反复被研究。QRS波群时限越长往往提示心功能越差,LBBB也预示心衰程度的加重。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50ms患者心功能的情况。心力衰竭在心脏彩超上主要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及左室内径的增大。因此评价心功能的标准主要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以及进一步验证心电图QRS波群形态,主要为LBBB和RBBB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从而指导判断心衰患者的预后与治疗。 方法: 入组的患者为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本院所有住院患者心电图中QRS波群时限≥150ms,共488例,排除宽QRS型心动过速、植入起搏器或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临终状态及心电图诊断、心脏彩超、性别/年龄关键变量丢失的患者166例。采用体表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分级、N末端 B型脑利钠钛等指标。根据 QRS波群时限的四分位值将322例患者分为3组,Q1组(150ms-154ms),Q2组(155ms-159ms),Q3组(≥160ms),分析3组QRS波群时限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相关疾病的关系以及组间比较,并观察不同组中 LBBB与 RBBB的比例。宽 QRS波群形态主要为 LBBB、RBBB及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按此分组,分别对其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统计及比较,组间QRS波群时限的差异。RBBB中又包括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和左后分支阻滞,所以又增加了一个亚组关于以上各项的比较。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按QRS波群时限分组:QRS波群时限越宽组,心功能不全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增加;QRS波群时限越宽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扩大;QRS波群分组时限越长,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QRS波群时限≥150ms的患者中,RBBB患者所占比例最多(71.1%),LBBB其次(26%),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所占比例最少(2.8%)。 (2)按QRS波群形态分组:RBBB组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组;LBBB组中,心功能不全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组;LBBB组患者左室内径显著大于其RBBB组;LBBB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RBBB组; LBBB组患者的QRS波群时限显著大于RBBB组。 (3)亚组比较:RBBB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和左后分支阻滞在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QRS波群时限之间的比较。 结论: (1)在QRS波群时限≥150ms的患者中,随着 QRS波群时限逐渐增加,心功能逐渐减低,QRS波群时限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QRS波群时限延长提示可能存在心功能不全,提示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用于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临床意义。各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LBBB较RBBB往往提示更差的心功能,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更显著,提示较差的预后。各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亚组比较:RBBB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和左后分支阻滞在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QRS波群时限之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