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通过对文献分析,评价中药汤剂治疗肺癌高凝状态的疗效,并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肺癌高凝状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材料与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Corchrane数据库从2010年1月到2020年2月中药汤剂治疗肺癌高凝状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根据Cor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偏倚风险,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总结纳入文献的中药汤剂组方,探讨治疗肺癌高凝状态的用药规律。结 果:1.文献检索结果:根据制定的策略最终获得13篇关于中药汤剂治疗肺癌高凝状态的RCT研究,共计1018例患者,治疗组510例,对照组508例,纳入文献经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 分析。2.血小板(PLT)改善情况:治疗后血小板效应量MD=36.67,95%CI:[-48.92,-24.42],Z=5.87,P<0.00001,森林图中菱形位于中线左侧,治疗组血小板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D-二聚体(D-D)改善情况:治疗后 D-D效应量 SMD=-2.54,95%Cl:[-3.63,-1.44],Z=4.54,P<0.00001,森林图中菱形位于中线左侧,治疗组D-D值抵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纤维蛋白原(FIB)改善情况:治疗后FIB效应量MD=1.31,95%CI:[-1.67,-0-95],Z=7.16,P<0.00001,森林图中菱形位于中线左侧,治疗组FIB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改善情况:治疗后PT效应量MD=0.81,95%CI:[-0.42,2.03],Z=1.29,P=0.20>0.05,治疗后APTT效应量MD=16.8,95%CI:[-0.88,4.24],Z=1.28,P=0.20>0.05,森林图中菱形跨过中央无效线,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在PT和APTT值上无差异。6.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KPS评分效应量MD=4.31,95%CI:[2.45,616],Z=4.56,P<0.00001,森林图中菱形位于中线右侧,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用药规律:中药汤剂治疗肺癌高凝状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活血化癌药(41.93%),其次是补虚药(24.51%)、化痰止咳平喘药(9.67%)、清热药(7.74%)、理气药(5.16%)等。用药频次最高的药物为当归(11次),其次是红花(8次)、黃芪(7次)、赤芍(7次)、川芎(7次)、桃仁(7次)等。结 论:1.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中药汤剂治疗肺癌高凝状态在血小板、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KPS评分上均有优势,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上无差异,说明中药汤剂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小板、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改善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影响。2.中药汤剂治疗肺癌高凝状态的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类别为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当归,其次是红花、黄芪、赤芍、川芎、桃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