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变,然而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在政治、经济及外来思潮等诸因素的作用下,开始在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方面进行新的调整。明清以来的“正统”山水画,因过于崇尚摹古和注重笔墨的独立审美趣味,不仅使山水画远离了客观自然,远离了人的生活,也使山水精神在这一时期处于萎靡状态。这种现象在20世纪初已经与时代的发展极度的不相和谐,于是引发了山水画变革的导火索。关于如何变革与发展山水画,有的人提倡用宋人的院体精神来复兴,也有人提倡用西方的写实主义来改良。两种不同的变革方式最终引导了中国山水画在20世纪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即在其创作中师造化传统的回归。山水画创作中的师造化传统回归在20世纪大致经历了发起、发展、反思与开拓三个阶段,由此给20世纪的山水画坛带来了新的生机。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无论在观念、技法还是形式方面都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由于在创作中对造化自然的注重,一方面使山水画摆脱了“笔墨至上”标准的束缚而转入到对大自然丘壑的再认识;另一方面又使山水画的表现题材更加广泛,地域特征得到突显,拓展了山水画的审美意趣。20世纪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师造化传统的回归给其在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