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中的过程性理念分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程性研究是建立在对牛顿经典科学决定论范式批判基础上的,它的发展正引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乃至人文科学领域研究范式的转换。所谓过程性教育是基于过程性研究的迅速发展,把教育自身看成过程性存在,认为教育系统内部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的,与社会、环境等系统之间也是统一的,教育的发展是内部系统之间以及与环境系统不停进行互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之上,过程性德育倡导创新,推重开放,强调探索的可能性,以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各因素的互动来推动个体德性成长的本质——德性规则的发展,并以此促进社会整体的进步。 在反思传统学校德育的基础上,过程性德育在接触社会、锻炼能力、进行道德体验和道德享受等方面提出道德教育应该是主动的、有机的、开放的、创造的、艺术的、历险的和享受的过程,从而使道德教育超越知识,达到获得道德智慧的目的。而智慧才是道德教育更根本的目的。 所以,学校过程性德育主要就体现在创造一种合适的德性氛围,提供一种合宜的德育刺激(符合年龄特征、满足心理需要、具有阶段性目标要求),让主体与环境进行充分的互动。论文在对传统学校德育进行反思的同时,从过程性视野出发,在比较提高主体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感和培养道德行为三者的基础上,强调它们在学校德育系统中的竞争与合作以及与各因素的协同作用,并建立体现注重过程而非注重结果的过程性道德教育评价体系,从而体现道德教育的智慧养成和德性规则生成的本质。
其他文献
儒家的人生哲学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但在“邦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影响下,中国文人就在“有道”与“无道
结合主动微波遥感和被动光学遥感反映地表植被的各自优势,发展了一种主被动遥感协同估算干旱区草原植被生物量的模型。该模型将植被覆盖度作为水云模型的附加参数,将总体散射
  本文立足于萨特的主要戏剧作品,结合其哲学思想,尤其是《存在与虚无》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对他的戏剧作品进行哲学透视,并理论联系现实,探讨其在当今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文章
道家政治哲学是道家哲学宇宙观、伦理观、人生观、思维方式等在政治生活领域的延展,又是其哲学理发对社会政治技术层面的精神观照.鉴于目前中国内外道家政治哲学研究 还是一
"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 命题,是在以资本运动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进而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提出和实现的.该文以经济全球化为基本视角,主体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