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典型的语调语言。语调作为口语产出的重要方面,是口头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课时有限、测评方式单一等原因,大学英语中的语调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英语教学中“重音轻调”问题未能在大学阶段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语调教学以促进学习者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生动性迫在眉睫。本研究以内隐学习理论为基础,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如何利用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设计大学英语语调教学?2)该内隐式语调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语调问题有无改善?本研究根据内隐学习发生规律,将大学英语语调教学分为感性输入、感知差异、过度学习三个阶段,每阶段历时4周,共12周,嵌入到新生第一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中,每两课时占用15-20分钟的时间。语调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材料选择、课堂指导和评估都是隐性的,旨在引导学习者利用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习得语调。教学实验选取23名新生为研究对象,以短文朗读的形式进行前测,获取受试的调群切分、调核位置、调型运用等方面的初始情况,之后进行为期12周的内隐式语调训练,再用前测中的相同任务对受试进行后测,并借助Praat声学软件对音频材料进行量化处理,用SPSS Statistics 17.0对量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在调群切分方面,受试在前测中存在的问题有:调群数目过多,过度依赖停顿切分调群,调群切分倾向于与句子成句吻合而非与小句吻合。经过隐性语调训练后,受试的调群数目显著减少,调群切分中不合句法的错误显著减少,但是过度依靠停顿切分调群的问题改善有限,在与单词和小句吻合的调群边界上无明显改善;2)在调核选择方面,受试在前测中存在调核词汇分散,有标记调核比例过高,调核落在功能词上的问题比较突出等问题。经过隐性语调训练后,受试的有标记调核总数明显减少,主要体现在使用非实义项(冠词和介词)作为调核的使用频率减少,无标记调核落在名词上的频率显著增多,但是在无标记调核总数无明显改善;3)在调型运用方面。受试在前测中存在过度使用降调的问题,在二级调型表现为低降调、低升调使用比例过低,高降调使用频率过高的问题。经过隐性语调训练后,受试在低升调的使用上改善较显著,在低降调使用上略有改善,但在高降调的使用上改善有限。基于结果分析,内隐式语调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调群切分问题改善明显,在调型运用、调核选择方面改善有限。未来可尝试通过延长第一阶段教学时长和语调教学总时长等方式优化该内隐式语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