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高血压是属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脑、心、肾等器质性或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文献报道显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开展及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使得患者对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情况对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深远的意义。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安全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纳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9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分为对照组(n=855例)和观察组(n=45例)2组。对照组术后未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对照组和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对照组和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Th1/Th2水平情况;采用免疫抑制酶动力学法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CK-MB水平;采用罗氏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对照组和观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 I)水平。结果:9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45例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0%。外周血管并发症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穿刺部位出血和皮下出血,分别为:35.55%和24.44%;对照组和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TC、TG、HDL、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TC、TG、HDL、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IL-6、IL-8、IL-10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IL-6、IL-8、IL-10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CD3+、CD4+、CD8+和CD4+/CD8+免疫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D8+,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CK-MB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K-MB及cTn 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类型较多,对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及机体免疫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等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加强不同指标联合测定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手术预后,对可能发生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进行预见性干预,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