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系国家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该地区在耕地资源的保护上有很多成绩,但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耕地资源面临着退化的危险,耕地资源逐年下降。考虑到耕地资源变化导致耕地资源的损失,在保证耕地数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耕地质量,以保证粮食产出,已成为学术界和土地部门研究的焦点。通过此次分析,对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判定,为耕地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行政范围用地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耕地资源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本次研究主要从耕地保护角度出发,结合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实际情,构建研究区预警体系,并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该区域2013-2017年耕地资源安全值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年2013年、2014年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处于轻警级别;2015-2017年耕地资源处于中警级别,且有警度有上升趋势,无重警和巨警状态出现。2013-2017年生态环境逐年呈下降趋势,但波动幅度不大,这与用地关系紧张,黑龙江省现有用地结构和模式相符;2013-2014年耕地数量先下降后上升,明显相关部门开展土地整治、土地复垦等相关工作,为满足人口增长需求扩大耕地面积总量,2016-2017年耕地数量已达到饱和,并有下降趋势,符合客观变化规律;相比较耕地质量状态不很乐观,2013-2015年耕地质量有短暂的提升,其后略有下降趋势,波动幅度基本与耕地数量相似,基本满足耕地资源总体动态平衡,2015-2017年耕地质量下降趋势明显,且末年仍有下降趋势。总体上看黑龙江省2013-2017年耕地资源安全整体呈下降趋势,城市化水平、水土流失比率、粮食单产和灾害指数为影响预测年耕地资源安全的致警因子。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提高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的对策应从控制人口数量,治理农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投入;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