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化、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言产生意义或是语言实现思想、情感交际的功能和作用关键在于文化和社会。任何一种语言都传递着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我们不管学习哪一种语言都必须要学习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否则就学不到真实的语言,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高中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师,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忽视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唯语言知识”课程目标取向。为全面诊断英语课程标准在高中学段的实施现状,准确了解和判断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行为表现状况,开展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行为态势的现状调查是了解和掌握英语课程标准实施有效性的主要措施之一。论文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有关“文化意识”目标定位和教学要求为参照,深入教学一线、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验证实施方案、得出有效结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本文作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对其工作过十一年的一所农村高中(山东省微山县第三中学)的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现状如何?”“‘跨文化意识’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教学能力?”“提出的建议是否有效?”等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与研究、验证实施方案等方式和手段回答了以上具体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受传统教学行为习惯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还有教师自身文化知识的限制,在课堂上对文化知识的传授不够关注。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对课堂观察、访谈结果的总结,作者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高中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强化文化教学。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引导英语老师对文化教学的重视,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希望文中所提的建议对同类学校有帮助作用,从而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