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病死猪处理方式不当而危害人畜健康、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的事件频发。为从源头上最大程度抑制病死猪流入市场,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旨在激励养殖户主动进行无害化处理。但在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补贴覆盖范围较为狭窄、补偿标准过低等。这说明,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的实施绩效与实施目标和养殖户主体意愿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实施机制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本文基于对广东省茂名市养殖户的问卷调查而获得的182份有效数据,通过成本收益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来实证研究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对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广东省病死猪无害化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养殖户的病死猪处理行为。但就制度设计而言,存在补助标准不合理、补助对象范围狭窄、补助申报频繁而烦琐、死亡准确数量核实难、补助资金的分摊和使用方式不尽合理等问题,补贴政策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以期发挥更大的效应。(2)通过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对养殖户的无害化处理行为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在其他控制变量中,养殖户个人特征、生产经营特征、无害化处理补贴特征和社会环境特征等因素都对养殖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是否得到无害化处理补贴的边际效应最大,其次分别是政府惩罚力度、监督检查频率和养殖户文化程度。(3)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通过政府财政预算、养殖户贡献、利益相关者贡献和国际资助等渠道获得资金扶持,例如将GDP中的3%及更多的财政税收来用于无害化处理补贴,或者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纳为一项公益项目,有专项的运转资金等。另外,这些国家有着相关财政扶持的法律,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可行性,提高了实施效果。同时,也明确相关利益主体治理责任,并配备多种政策手段来实现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据此,本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加大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财政投入力度,制定的科学补贴标准,确定补贴资金比例,简化补助申领程序,加强无害化处理场所、技术、人员等方面支持;完善生猪养殖保险制度,强化执行查勘环节,探索一种政府、保险公司、养殖户等各方面责任与利益的平衡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模式;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加强扶持监督力度,提高法律宣传力度,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