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喇嘛教即藏传佛教,自十三世纪开始向蒙古地区传播,在蒙古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于其他的宗教,喇嘛教在它传播、繁衍初始就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力推崇。同时又由于喇嘛教的教义迎合了蒙古人的心里,使得蒙古人几乎全民信仰喇嘛教,并对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可否认,喇嘛教在历史上为维护祖国的统一、社会安定曾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推移,尤其是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喇嘛教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弊端日益暴露,突显出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性。因此,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对喇嘛教进行改革。喇嘛教要生存,也必须要进行改革。如何对待喇嘛教问题,成为了巩固和发展内蒙古的紧要问题。
乌兰夫作为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的重要领导人,较早的认识到喇嘛教的特殊性及其对于内蒙古发展的重要性,并及时对喇嘛教进行了改革。他推行的喇嘛教改革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开创了内蒙古地区稳定、团结以及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局面。
本文集中论述了乌兰夫在1945—1960年间推行的喇嘛教改革政策,并且试图从其政策呈现出不同的时代内容和特点来评析改革的得与失、利与弊,以期为我国宗教改革与政策的制定、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