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命运——论朱迪斯·巴特勒的“操演”政治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89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一半是女性。但她们的权利、价值、要求和愿望,自文明社会出现劳动分工一来,就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是有意识的压制。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发展,女性主义逐渐认识到女性与男性拥有的权力是不平等的;甚至迄今的知识也是关于男人的,由男人写成的,关于男人的、也是为了男人的。因此女性不仅要争取男性和女性的平等,还要重新认识并理解这个社会和这个世界,由此出现了女性主义。自由女性主义是传统女性主义派别中最早产生的,代表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苏醒。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平等是争取与男人一样的权力,而随后出现的激进女性主义反对用男性眼光看问题、向男性看齐,认为平等即争取女性自身的自主权和自决权,应树立女性主义价值观,对女性所具有的特殊性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两派之间关于“女性”的争论不休,其关键的问题在于不论是争取平等还是差异,都是在本质的二元性概念中做出选择。而以“女性”作为政治主体和政治活动起点,造成一部分女性将自身的经验当成是全球妇女的普遍经验,这引起了内部分裂,从根本上动摇了女性主义的基础。女性之同一性压迫或同一性经验的假定基础,它在模糊和压制多样性的女性经验方面同样具有压迫性。更严重的是这种诉求反而肯定了女性主义所要反对和打破的父权制。   巴特勒认为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一种实在的认识论。通过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她大胆设想生理性别也是社会性别,两者都是可变的。生理性别或身体并不是一个生物学事实,而是同社会性别一样是权力话语实践建构的产物。异性恋借助权力,通过对身体、欲望的种种管控、通过不断重复的行为将自身自然化和基础化,而例如同性恋这种非规范话语现象的出现使得我们认识到异性恋本身的虚构性,异性恋化的性别所显示出来的自然的效果,其实是通过模仿策略产生出来的,它所模仿的是一种虚幻的异性恋身份的理想。异性恋规范的虚构性使得不被承认不被认可的非规范的身体、性等等得到思考和接纳,这带来了无限性和多元化。对“性别”的分析借用到“女性”上,这也将带来多元的女性。如同同性恋一直伴随着异性恋,不规范是一直伴随着规范的,它是对规范的虚构性的揭示,同时也作为一种结果造成了对规范的颠覆。如果要打破规范,重要的就是就地取材,就是要一直重复和实践性别建构,在这个过程中,便自然而然地会出现颠覆。推动这实践的能力和目标便是规范的强制性不能消除的人的能动性。主体可以对规范说不,依据的是个人意识,超越了认知,坚持自我的价值。这种坚持可以是规范的行为,也可以是不规范的行为,但只有不停地去实践去重复,才可能使得颠覆发生。   本文的新意在于,不是将巴特勒的操演理论看做一种政治策略,而是将这个理论看做一个对性别规范的考察和描述,通过此揭露和取消异性恋、二元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等等范畴的貌似的基础性和真实性,然后将非规范纳入可理解和可接受范围,获得与规范一样的地位,从而为人们对重新认识性、性别、女性等提供新契机,从而解决因为本质性和普遍性认识论所带来的局限、分裂和压迫,从而打开多元性和无限性。同时继续探讨并回答了如果表演不是策略,那么多元的女性主义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的问题。  
其他文献
明清时期,徽州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聚族而居是明清徽州宗族重要的特点,但其典型性意义在于它有着完备而有效的道德教化系统。在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政治、经济
20世纪中期以来,生态危机在全球蔓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因此,社会各界人士和各国政府开始积极探索解决危机的良策。进入21世纪,面对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人们
体积与容积部分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教学设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情景作为切入口,让学生在观察过程
期刊
杨万里生于南宋,历经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因身处宋学之大端——理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之时,故而在学术视野上得以濡染湖湘学、洛学、闽学、心学等各派思想,而其所著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分析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课程的开展现状,对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摸索,提出了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教师改变教学思路的教学方法,要体现高职应用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