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对峙培养测定了黑龙江省主要马铃薯产区分离的致病疫霉菌的交配型。结果显示,分离自黑龙江省的所有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均为A1交配型,没有检测到A2交配型。这一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马铃薯晚疫病菌仍以A1交配型为主。本研究测定了2008-2011年在黑龙江省分离的41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瑞毒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和交互抗性。瑞毒霉测定结果显示6(14.63%)个菌株显示为敏感性,11(26.83%)个菌株显示为中抗,24(58.54%)个菌株显示为抗性。这说明黑龙江省分离的晚疫病菌已对瑞毒霉产生抗性。对于霜脲氰,EC50值为0.0630~2.1289μg·mL-1,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3.79倍,敏感性基线值为0.1879μg·mL-1。交互抗性分析结果显示未产生交互抗性的菌株为73.16%,产生交互抗性菌株为26.84%。以上结果说明霜脲氰和瑞毒霉不能交叉使用。利用12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单基因鉴别寄主r、R1、R2、R3、R4、R5、R6、R7、R8、R9、R10和R11,鉴定了采自黑龙江省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生理小种。结果显示41个晚疫病菌株中共鉴定出了15个生理小种,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生理小种为0.1.2.3.4.5.6.7.9.10.11,出现频率为24.39%;其次生理小种0.1.2.3.4.5.6.7.8.9.10.11和0.1.23.4.5.6.7.10.11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分别为12.2%和9.76%。利用两对SSR引物Pi4B和Pi4G对来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92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基因组DNA进行SSR基因型鉴定。黑龙江省的菌株共鉴定出6个SSR基因型:F-01,F02,F03,F05,F-06和G-02;吉林省有2种SSR基因型:F-01和F-06。在两省的菌株中,基因型F-01所占比例都最大,且占绝对优势。同一交配型可存在于不同SSR基因型中,同一SSR基因型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可见SSR基因型与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对瑞毒霉敏感性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聚类结果还显示占被测菌株群体最大比例的F-01基因型和F-05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F-02,G-02与其他SSR基因型亲缘关系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