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密度(PSAD)被证实能提高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率,但基于西方国家人群的数据结果直接应用于中国人可能会产生偏差。因此我们采用多中心研究来评估PSAD在PSA2.5-10.0和10.1-20.0ng/ml对中国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背景: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二的男性恶性肿瘤。自1979年Wang等人从前列腺组织分离和提纯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后,PSA已作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利用PSA检测进行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是否能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一直存在着争议。研究发现,PSA升高并不是前列腺癌所特有,许多良性疾病或操作亦能引起血清PSA水平的升高,如前列腺炎、尿潴留、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按摩或直肠指检、前列腺穿刺等。为了提高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尤其是在PSA灰区,学者们先后研究发现PSA速度(PSAV)、游离PSA比值(f/t PSA)、移行带PSA密度(TZPSAD)等PSA的衍生物,能不同程度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PSAD亦被证实能有效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但是,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在之前关于这些差别的系列研究发现:1.中国人群年轻男性基础PSA和PSA速度和美国白人和黑人相比有明显差别,中国年轻男性基础PSA低于美国白人和黑人,但PSA速度高于白人和黑人(The Prostate2012;72:173-180);2.f/t PSA不能提高中国人群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率(Medical Oncology2014;31:925);3.移行带PSA密度(TZPSAD)可提高中国人群PSA在4.0-10.和10.1-20.0ng/ml时前列腺癌的诊断率(UrologicOncology2013;31:744-748)。近年来,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传统PSA灰区其诊断率仍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人的PSA灰区实际上应高于上述PSA范围。而关于PSAD能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率的报道亦大多基于西方国家人群,该研究结果能否直接应用于我国人群尚需进一步的验证。本研究将探讨PSAD在PSA传统灰区(2.5-10.0ng/ml)和高于传统灰区(10.1-20.0ng/ml)对中国人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珠江医院PSA在2.5-20.0ng/ml范围内,进行PSA值检测和前列腺体积测量并行前列腺10点以上穿刺活检的461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癌症和非癌症两个亚组,根据PSA大小将患者分为2.5-10.0和10.1-20.0ng/ml两个亚组。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通过ROC曲线分析来比较PSA和PSAD在上述两个亚组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PSAD是否是前列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1.461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有33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87例(26.3%)诊断为前列腺癌;珠江医院共有130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31例(23.8%)诊断为前列腺癌。两个医院在PSA2.5-20.0ng/ml内的前列腺癌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589)。在癌症组和非癌症组中,两个医院除穿刺年龄外(两组P值均小于0.05),患者的PSA、前列腺体积、PSAD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两院PSA2.5-10.0ng/ml组的患者共226例,PSA10.1-20.0ng/ml组235例,总共118例(25.6%)诊断为前列腺癌,其中PSA2.5-10.0ng/ml组45例(19.9%),PSA10.1-20.0ng/ml组73例(31.1%),前列腺癌在PSA2.5-10.0和10.1-20.0ng/ml之间的诊断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6)。2.在PSA2.5-10.0、10.1-20.0和2.5-20.0ng/ml内,患者总体在PSAD≤0.18、0.18-0.35及>0.35ng/ml/ml三个区间随着PSAD的升高,前列腺癌的发现率均呈上升趋势,并在PSAD不同区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01)。3.通过不同PSA范围内ROC曲线下的面积(AUC)比较发现,在PSA2.5-10.0、10.1-20.0以及2.5-20.0ng/ml范围内,无论是在各个医院,还是在总体中,PSAD的AUC值均比PSA的AUC值大。4. PSA和PSAD各临界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效力比较。在PSA2.5-10.0ng/ml亚组,PSA和PSAD预测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8和0.698。PSA8.2ng/ml为最佳临界点,其诊断总效力为39.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6%和70.2%;PSAD0.15ng/ml/ml为最佳临界点,其诊断总效力为41.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4%和64.6%。在PSA10.1-20.0ng/ml亚组,PSA和PSAD预测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8和0.722。PSA13.6ng/ml为最佳临界点,其诊断总效力为30.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0%和48.1%;PSAD0.33ng/ml/ml为最佳临界点,其诊断总效力为49.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3%和82.7%。在PSA2.5-20.0ng/ml总范围内,PSA和PSAD预测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6和0.720。PSA11.2ng/ml为最佳临界点,其诊断总效力为35.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9%和63.8%;PSAD0.22ng/ml/ml为最佳临界点,其诊断总效力为46.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4%和72.6%。即如果以PSA11.2ng/ml为穿刺活检的临界值,则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55.9%(66/118),穿刺活检的阳性率为34.7%(66/190);但以PSAD0.22ng/ml/ml为穿刺活检的临界值,则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64.4%(76/118),而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44.7%(76/170),诊断敏感性和穿刺活检阳性率均有所增加,使至少20人可免于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5.多因素分析前列腺穿刺时PSAD对前列腺癌的预测作用。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无论将PSAD作为连续变量还是分类变量进行分析,在PSA2.5-20.0ng/ml范围内,PSAD是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一项独立预测因子(OR值均大于1,P值均小于0.05)。结论:对于在PSA2.5-10.0和10.1-20.0ng/ml内的中国人群,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效力均明显优于PSA,可有效提高PSA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