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监督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立案监督是对刑事立案活动的一种司法监督。这种监督强调的是具有监督权的司法机关,对立案机关的立案活动进行的一种权力制约。通过这种司法权力之间的监督制衡,以实现刑事法律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目的。因此如何对立案权和监督权进行合理配置,对刑事立案进行合法性监督就成为刑事立案监督实践和相关研究的中心。但同时,在刑事立案监督中,还存在着与刑事立案及其监督活动利害攸关的当事人(亦即特定公民)的合法权利如何获得维护和保障的问题,遗憾的是,无论在学界抑或在司法实务界,这一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两个刑事司法的目标是不应当有所偏废的,以牺牲人权来实现惩罚犯罪,既不能实现保障人权,也不能实现司法公正。只有在尊重保障公民权利基础上的司法,才可能成为公平、公正的司法。一般在刑事案件中,既有公民处于被害人的地位,也有公民处于加害人的地位,如何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参与到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公民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公民在立案监督中处于何种地位,均应当享有身体权、人身自由权、人格权、财产权等实体性权利及控告权、申诉权、复议权、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获取律师帮助权等程序性权利。在刑事立案监督过程中,由于重权力运用、轻权利保护观念的影响,也由于立案监督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或弊端,使得公民一旦遭受到国家公权力的不法侵害,往往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保护,因此需要针对立案监督中公民权利保障的含义、价值、必要性和基本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更好地提供权利保护途径,来保障公民在刑事立案监督中的各项基本权利。
其他文献
<正>刑法学的研究方法会影响刑法学应有的理论指导作用的发挥。我国的刑法学研究当下特别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强势理论与弱势理论。强势理论是通说或者是多数说,弱
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它的出现超越了以往企业只对股东负责的范畴,强调企业应同时对包括股东、政府、员工、客户等在内的所有利
<正>2012年10月20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第六届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理论、实践与问题"。来自北京大学
约翰逊女士是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受心理学家奥本海姆《儿童的发展》一书的启发,她以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为根本指导原则,借用亨德森提出的“有机教育”概
<正> 剥夺职业资格,是一种剥夺犯罪人从事某种职业资格的刑罚。我国现行刑事法律迄今没有任何有关剥夺职业资格的法律规定,而在古今中外各种社会制度、两大法系的刑事法典中,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之后,很多地方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或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实现既需要有效的战略措施,同时也需要理论上
<正>杨柳最早进入诗坛是在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里,《诗经·小雅·采薇》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由此掀开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杨柳"意象的先河,在此
我国台湾地区在建构“性别友善”的社会上取得了公认的成就。笔者发现尊重性别平等的社会大环境对促进性别平等教育的多元性与公正性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文献和访谈等研究方
我国主要油藏的非均质性比较严重,油藏所在平面、纵向的非均质性和油水的粘度差异性、注采井组内的不平衡性等等,必然会引起注入流体在平面内沿着油井方向上的舌进和以及纵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