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深受南北方的喜爱。而在当今,环境污染恶化,人口激增,耕地退化,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家们提出的水稻理想株型,对水稻高产优质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水稻剑叶夹角作为理想株型的一部分,在生产上与水稻产量紧密相关。本研究以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 (PA64s)为母本、超级籼稻品种93-11为父本构建的132个重组自交系为遗传材料,于2014年分别在陵水和富阳考察了剑叶夹角和单株产量两个性状,并开展QTL定位和分析。结果显示:(1)两地共检测到LOD≥2.5的控制水稻剑叶夹角QTL 41个,其中5个位点在两地均检测到,占总数的12.2%;在陵水检测到剑叶夹角新的QTL位点12个,在富阳检测到新的QTL 17个,贡献率较大的加性效应大都来自培矮64s.两地共检测到单株产量QTL 15个,贡献率较大的加性效应基本都来自93-11.(2)在同时检测到的剑叶夹角QTL中,2号染色体上遗传位置4.4cM~5.1cM间的陵水qFLA2.1和富阳qFLA2.1贡献率较小,其余4个位置的QTL对表形解释的贡献率都较大,显示在不同环境下那些效应比较大的QTL不易受环境的影响。(3)在第2号染色体上,富阳和陵水在相同区间109.5cM~112.9cM都检测到的剑叶夹角QTL, qFLA2.3和qFLA2.2,对表形解释的贡献率均为最大,分别为7.56%和9.4%,二者增效等位基因都来自培矮64s.(4)检测到两个QTL簇,同时控制剑叶夹角和单株产量的位点。其中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的QTL簇,两位点加性效应都来自93-11,显示剑叶夹角与单株产量间是有关联的;第12号染色体的QTL簇的两个位点,控制剑叶夹角的加性效应来自培矮64s,控制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来自93-11,贡献率分别为4.66%和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