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下水稻剑叶夹角与单株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f757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深受南北方的喜爱。而在当今,环境污染恶化,人口激增,耕地退化,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家们提出的水稻理想株型,对水稻高产优质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水稻剑叶夹角作为理想株型的一部分,在生产上与水稻产量紧密相关。本研究以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 (PA64s)为母本、超级籼稻品种93-11为父本构建的132个重组自交系为遗传材料,于2014年分别在陵水和富阳考察了剑叶夹角和单株产量两个性状,并开展QTL定位和分析。结果显示:(1)两地共检测到LOD≥2.5的控制水稻剑叶夹角QTL 41个,其中5个位点在两地均检测到,占总数的12.2%;在陵水检测到剑叶夹角新的QTL位点12个,在富阳检测到新的QTL 17个,贡献率较大的加性效应大都来自培矮64s.两地共检测到单株产量QTL 15个,贡献率较大的加性效应基本都来自93-11.(2)在同时检测到的剑叶夹角QTL中,2号染色体上遗传位置4.4cM~5.1cM间的陵水qFLA2.1和富阳qFLA2.1贡献率较小,其余4个位置的QTL对表形解释的贡献率都较大,显示在不同环境下那些效应比较大的QTL不易受环境的影响。(3)在第2号染色体上,富阳和陵水在相同区间109.5cM~112.9cM都检测到的剑叶夹角QTL, qFLA2.3和qFLA2.2,对表形解释的贡献率均为最大,分别为7.56%和9.4%,二者增效等位基因都来自培矮64s.(4)检测到两个QTL簇,同时控制剑叶夹角和单株产量的位点。其中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的QTL簇,两位点加性效应都来自93-11,显示剑叶夹角与单株产量间是有关联的;第12号染色体的QTL簇的两个位点,控制剑叶夹角的加性效应来自培矮64s,控制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来自93-11,贡献率分别为4.66%和7.97%.
其他文献
对地观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影像信息的途径更加方便,特别是最近几年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更加快了影像信息的更新。但这些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也对
微管(MT)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元件之一,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微管蛋白(tubulin)。微管具有动态不稳定性,且参与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过程。在微管结合蛋白(MAPs)的协助下,微管蛋白对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许多领域如城市交通、地下管网、电力、通讯等对GIS的网络分析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MapInfo是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作为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其常见体色(头胸甲)为茶绿色。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海域海捕三疣梭子蟹中开始出现体色为紫色的一类梭子蟹群
结肠癌是各类癌症中发病率较高的的一种疾病,在中国,结肠癌发病率已上升到第五位,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视黄酸(Retinoic acids)是维生素A在人体内的最重要的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