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与信贷资源配置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政府主导的银行自由化过程中资源的重新分配。自从1979年中国开始开放银行业以来,建立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功能性银行体系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引入更多有能力的新进入者。在过渡期间,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结果是城市商业银行(CCB)的兴起。自1994年以来,地方政府一直在向以前的、运转失灵的城市信用社注入新资本,剥离出不良贷款并将其转换为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共有134家城市商业银行(CBIRC2019),总资产达37.275万亿元人民币,分别占中国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3.2%和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6.0%。不断壮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有研究表明,银行数目的增加带来的竞争的加剧可能会提高信贷市场的效率(Beck et al.2004,Zhang et al.2016,Fungácová et al.2013);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后者更侧重于为国有企业(SOE)筹集资金,由于这些区域性银行可以更好地评估本地民营中小企业(SMEs)的信用价值,它们可能会增加当地中小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Chong et al.2013,Chen et al.2020),并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但是,地方政府在指导银行改革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寻租动机而去实施对他们晋升更有利的安排。为了展开本文的研究,我们匹配了微观企业财务数据与企业所在城市的宏观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1995年-2013年间,183家城商行成立构成的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DID回归,估计城市商业银行成立对不同所有权、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负债率与融资成本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商业银行的成立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负债率,降幅约为3%,融资成本约上升1.2%,且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受到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此外,城市商业银行的成立显著增加了基建行业企业的负债率,增幅约为4.2%,与此同时,还大幅提高了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幅约为21.3%,然而,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对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与融资成本没有显著影响。为了探究信贷资源从民营企业转移至基建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的原因,我们进一步比较了用Z-score衡量的民营企业和基建行业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结果显示:民营企业财务情况较为健康,且城市商业银行成立后,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生改善;而基建行业企业经营状况较差,企业面临很高的财务风险,且随着时间推移,基建行业企业的财务状况不断恶化。这表明,城商行成立后,信贷资源从民营企业转移到基建行业,并不是因为基建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好,财务风险更小导致的,而很可能是由于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所致。此外,我们还按照房地产投资占比对城市进行分组,发现高房地产投资占比的城市,城商行的成立会挤出更多的民营企业的融资,从而证明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向房地产行业倾斜会挤出民营企业的融资。为了进一步探究政府借助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的资源再分配,是否改善了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实证考察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对民营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并没有提高民营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反而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和经营利润率,说明以推动快速经济增长的信贷资源再配置,造成了基础设施与房地产的过度供应,从整体上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的第一个贡献在于,从微观层面上揭示了政府通过控制成立新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使资源从效率相对较高民营企业流向由政府主导的效率相对较低的行业中,恶化了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为Porta et al.(2002)基于国家间的宏观数据研究,关于政府对银行所有权会降低经济增长、人均收入与生产效率的结论提供了微观证据的支持。此外,现有的银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发现,政治选举会影响企业的行为,如投资行为(Julio and Yook,2012),私有化行为(Dinc and Gupta,2011;Brown and Dinc,2005),以及雇佣决策(Garvalho,2014);政府还会影响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如在欧债危机中,国内银行更多的持有了国内债券(Macro and Macchiavelli,2016);Ongena et al.,2019),但是如(Garvalho,2014)指出的,官员的晋升激励对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影响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第二个贡献在于揭示了一个官员为自身政治利益影响资源配置的新机制。地方政府官员利用对金融机构的支配能力,直接把资源配置到能够迅速提高其政绩的行业中,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扭曲。本文的第三个贡献是,从银行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受到较为严重的金融歧视,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给出了新解释。
其他文献
物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扩张和消费者需求的迅速变动成为重要特征,对传统企业经营提出了挑战。传统资源观视角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的“资源”发生改变,用户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骤降,用户需求个性化特征日益凸显,受到资源约束的单个企业越来越难以满足差异化的用户需求。平台型企业为主导的商业生态系统可以整合内外部资源,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对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大多集中
由于近两年国家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出台规定,要求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课业压力,再加上一些区域学校布局调整和撤点并校,导致了许多小学生中午就餐以及放学后很长时间无人照顾。在经济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双职工家庭父母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照看孩子的时间也变的越来越少。2019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出台了支持中小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但是单方面依靠学校进行课后托管不足以满足受众群体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智力障碍人士融入社会的有效渠道。大量研究表明智障学生自我决策水平与其就业成效具有高度相关,对于智障人士自我决策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其在毕业之后获得更好的发展。我国对残障人士自我决策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对于智障学生自我决策的相关研究直到近年来才引起学界的关注。目前学界对于我国智障学生自我决策现状的探究尚不充分,这极大地制约了自我决策理论与实践的中国本土发展。有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围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浓度增加引发的温室效应是气候变暖的主要成因。近年来,科学界逐渐认识到湿地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但忽视了沟渠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过渡带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沟渠兼具河流和湿地的双重特征,是一种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半自然化的湿地生态系统。随着人类对陆地生态系统干预的不断加强,作为连接农业污水、村
习惯国际法规则具有普遍约束力。国家即使未参与习惯国际法规则的形成,该习惯国际法规则也依然能约束该国。但习惯国际法规则有重大例外即一贯反对者规则。根据该例外规则,如果国家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一直反对,那么在习惯形成之后,该国就可以一贯反对为由不受该习惯规则的约束。随着国际法规范的增多和国家利益的多元化,一贯反对者规则在国家实践中被援引的情形也在增加。为了规范对此规则的援引,国际法委员会在“识别习惯国际法
位于拉萨地体东南部的中-高级变质岩形成在中生代增生造山和新生代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代表了冈底斯岩浆弧的中-下地壳组成,是研究大陆岩浆弧形成与演化的理想载体。本文对冈底斯岩浆弧东部墨脱地区的片岩和片麻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相平衡模拟、独居石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岩石经历了复杂的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包括三个变质阶段。早期进变质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钛铁矿,峰期变
房地产税法几度呼之欲出,然短期内尚无法落于实处,归根于其良法善治仍需深究。量能课税原则自税收公平理念发展而来,内涵对税收实质公平的追求,天然契合宪法平等精神,在客观衡量标准发展成熟后,其相较于量益课税原则更具实操性。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经历了税制萌芽时期、税制重建时期直至税制发展至今,其核心问题在于制度设计的量能课税原则缺失。“重流转、轻保有”的税制结构,以及央地分税制下事权、财权不匹配引发的“土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从灾害发生地上看,各大省市均有出现,且灾害类型多样,造成损失严重,对国家和人民生活也带来了较大威胁。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城市化、经济全球化等复杂系统的发展,各区域之间的风险关联度日益增强,由此带来更多的不稳定性,随之而来的突发问题也越来越棘手。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矛盾的升级,加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高速期、矛盾激化期,公共危机事件的主
我国监管当局针对流动性问题,并依据我国国情先后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因素分析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热点。自从在2012年恢复资产证券化业务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迅速扩张,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改善监管压力下由于存贷利差的减少而导致传统存贷款业务利润空间减少的趋势,同时也规避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信贷的规模限制等监管措施。商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助孕丸治疗肾虚、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为“助孕丸”的二次开发利用前期提供客观的临床数据支撑,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帮助更多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提高保胎成功率。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8年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二、三妇科病区符合早期先兆流产诊断和肾虚或脾肾两虚型中医证候的原始住院病例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