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对废弃物棉秆的资源再利用已得到重视,相关的科学研究也渐渐开展起来,但多数研究局限在棉秆韧皮而忽略了份量更重的棉秆芯。本文以棉秆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宗旨,首先对棉秆的皮与芯进行分离,然后对制备棉秆韧皮纤维和从秆芯中提取纤维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后续实验和未来大规模生产过程提供理论基础。韧皮、秆芯分离实验中,以30℃的生态活性水为作用介质,按料水比例1:3将棉秆放入封闭的反应釜4天左右即可达到很好的皮、芯分离效果。对于分离所得的韧皮,采用如下脱胶工艺进行处理:韧皮准备→40℃生态活性水预处理一周→刮青处理→清水洗涤→打纤→棉秆韧皮工艺粗纤维→超声波+碱氧浴(加入NaOH一定时间后添加H2O2)→温水洗涤→打纤→清水洗涤→烘干。利用正交设计软件,得到棉秆韧皮粗纤维脱胶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NaOH浓度1.0molL-1,H2O2浓度30mlL-1,温度70℃及作用时间2+2.5h,此条件下所得棉秆韧皮工艺纤维的残胶率仅为5.5%,残余木质素率降至8.2%。通过测试棉秆韧皮工艺纤维的基本性能,发现其长度14cm、细度2.9Tex,强度3.3CN/dTex,与大麻和黄麻接近,基本可满足纺粗支纱的要求。对棉秆韧皮工艺纤维进行红外光谱和热重的分析测试,证实了其具有植物纤维的特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分离所得的秆芯采用有机溶剂法进行处理以提取纤维素,即用醋酸、硝酸和水的混合溶液降解秆芯中的木质素及半纤维等杂质,通过实验得到如下结论:在常压下用80/10/10的醋酸/硝酸/水混合溶液体系在固液比1:15,温度115℃的条件下作用于棉秆芯30min得到的纤维素样品纯度高达93.97%,残留的木质素含量仅为1.8%,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离程度达到最佳。对所得纤维素样品进行电镜扫描发现其分子成颗粒状,木质素等杂质去除较为彻底;红外光谱显示出较高纯度的纤维素样品;热重分析则表明所得到的纤维素样品热稳定性降低,其裂解发生在243℃~332℃的温度范围内。通过论文研究,认为棉秆是一种利用价值极高的生物质资源。从棉秆芯中提取纤维素的工艺如果能够投入到实践生产中,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棉秆韧皮工艺纤维的制备只经过一道工序处理,残余木质素率较高,如果继续进行精加工,或将用于纺高支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