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地黄的质量评价标准;比较熟地黄的传统炮制“九蒸九晒”过程中各有效成分的变化;优选质量最接近传统工艺而又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熟地黄的最佳炮制工艺,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及预实验考察,确定地黄含量测定的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以SynergiTM Hydro-RP 80?为色谱柱(250 mm×4.6 mm,4μm),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08 min,3%A;89 min,3%→4%A;425 min,4%A;2535 min,4%→20%A;3550 min,20%A),同时测定地黄中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检测波长为梓醇、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203 nm,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334 nm;并进行相应的方法学考察。2.利用醇沉水提法制备多糖供试品溶液,浓硫酸-苯酚反应进行显色处理,采用UV法在490 nm处测定地黄中多糖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3.采用传统工艺“九蒸九晒”法制备熟地黄;HPLC法同时测定“一蒸一晒”、“二蒸二晒”……“九蒸九晒”地黄中5种苷类成分的含量,UV法测定不同蒸晒次数所得熟地黄中多糖的含量,比较不同蒸晒次数对各有效成分的影响。4.实验室模拟传统工艺制备“九蒸九晒”熟地黄;以5种苷类成分和多糖的含量为指标,比较加热时间及干燥温度对各有效成分的影响。5.选取蒸制次数、蒸制时间、蒸制温度(压力)3个主要影响因素,每个因素设定3个水平,以正交法设计实验模拟现代工艺制备熟地黄,以5种苷类和多糖为指标,并结合“九蒸九晒”结果优选熟地黄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1.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生地黄和熟地黄中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生地中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分别在0.92513.875μg(r=0.999 0),0.1622.430μg(r=0.999 2),0.1682.520μg(r=0.999 5),0.0410.615μg(r=0.999 8),0.0380.057μg(r=0.999 0)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43%、97.52%、96.16%、100.48%、97.21%,RSD分别为1.44%、2.56%、1.07%、1.98%、3.35%;熟地中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分别在0.0120.300μg(r=0.999 3),0.0300.75μg(r=0.999 0),0.0100.250μg(r=0.999 5),0.0210.525μg(r=0.999 3),0.0180.045μg(r=0.999 5)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7%、98.77%、99.01%、99.65%、98.54%,RSD值分别为1.42%、2.29%、1.86%、2.96%、1.65%。2.试验中建立的UV法测定地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的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在0.005 960.059 6 mg/m 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4%(RSD=2.89%,n=6)。3.熟地黄的传统炮制工艺中,经一蒸一晒后,各成分含量均下降至较低水平,此后随蒸晒次数的增加,梓醇、地黄苷D、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含量趋近于零,益母草苷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多糖含量随蒸晒次数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正交试验高压蒸制熟地黄的过程中,5种苷类成分含量出现不同变化,这可能与其化学结构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梓醇和益母草苷在炮制加热过程中含量下降趋势明显,长时间多次加热后几乎全部降解;地黄苷D含量变化相对稳定;毛蕊花糖苷含量随炮制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异毛蕊花糖苷含量增加,但超过一定加热时间后也会被破坏;多糖含量则随炮制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5.通过对比正交试验结果和“九蒸九晒”法所制熟地各指标成分的含量,优选出熟地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25℃蒸制2次,每次2 h。工艺验证证明此工艺重复性良好。结论:本文建立了一种HPLC法可同时测定地黄中5种苷类成分的含量,一种UV法测定地黄中多糖含量,经方法学验证,以上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地黄及含地黄制剂的质量评价;优选出了熟地黄质量最接近古法“九蒸九晒”法且可用于现代化大生产的最佳炮制工艺,工艺验证试验证明此工艺重复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