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变化背景:冠心病(CA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许多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发生了变化,但很少有研究可以解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纳入冠心病患者37例及健康对照人群37例,收集他们的新鲜粪便和静脉血,采用16S rDNA测序检测微生物群,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血清代谢产物。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相关分析来发现微生物群和代谢产物及其关联的变化,以及构建诊断模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富度明显下降,菌群组成发生明显变化。Bacteroides,Flavonifractor和Oscillibacter的丰度在冠心病中升高,而Blautia,Prevotella,Streptococcus的丰度则降低。脂质相关代谢物和外源性代谢物水平是CAD患者的主要变化。冠心病患者的脂肪酸代谢显著降低,而一些药物相关的代谢产物却升高。结果表明某些细菌可能通过调节宿主的代谢途径(例如脂肪酸和苯代谢)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利用差异微生物群和代谢产物,诊断模型显示出了识别患有CAD的可能性。结论:我们的研究成功地确定了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和循环代谢产物的变化特征及其潜在关系。我们的研究为理解宿主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中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额外的证据。第二部分 不同菌群结构对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目的:探究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其肠道菌群的差异,研究这种菌群结构的不同对大肠癌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我们收集了 4个不同年龄段共112人的粪便样本,分析其中菌群的结构与组成,并将这些菌群通过灌胃方式移植给肠癌模型小鼠,观察小鼠肠道肿瘤的形成情况,比较不同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寻找出与大肠癌发生相关的特异性细菌。结果:四个年龄段的人群其菌群丰富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各组之间菌群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有益菌Bifidobacterium、Roseburia、Faecalibacterium的丰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Alistipes、Parabacteroides、Prevotella的丰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将各组人群粪菌液灌胃小鼠后,小鼠肠道肿瘤情况呈现出逐渐恶化趋势,进一步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发现各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Faecalibacterium菌属的丰度变化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结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其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其中有益菌的降低、可能致病菌的丰度升高,能够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