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柳江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较全面收集华北地区、柳江盆地本溪组-下花园组地层的已有研究成果和各种地质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实地勘察测量、绘制剖面图、磨制薄片、室内镜下分析和实验等。并且通过数字模拟软件对研究区上本溪组-下花园组进行地质发展的演化进行模拟。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实地测量剖面2条,约3.5km。通过现场勘查,采样制薄片,镜下分析等可知,上古生界沉积主要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其中,本溪组含页岩,夹灰岩透镜体,主要沉积环境为潮坪-潟湖沉积;太原组为页岩、砂岩及灰岩透镜体,主要为潮平-潟湖-局限碳酸盐台地沉积;山西组由灰色页岩、砂岩夹煤线组成,主要为三角洲沉积。中生界沉积主要以砂岩、砾岩为主,上三叠统杏石口组主要为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主要为砂质辫状河沉积。下侏罗统下花园组为砂岩夹砾岩夹煤线,含湖相沉积、砂质辫状河沉积;根据沉积相分析,采集古生物化石等对研究区史时期的古环境、古气候进行还原,其中石炭纪时期主要为温暖潮湿的气候,且经历过三次海泛;二叠纪时期为海滨沼泽环境,气候温暖潮湿;三叠纪期间地壳抬升,早、中三叠世气候炎热干旱。中三叠世晚期,炎热干燥的气候有所缓和;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潮湿的气候得到进一步发展,中侏罗世晚期,本地区逐渐演变为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最后,通过分析、结合前人资料,对柳江盆地上古生界-中生界的地质演化进行模拟,并通过maya、AE等软件实现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陈基发展、构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