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正面临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的双重压力,如何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将沃土良田留给子孙后代,成为亟待解决的国情。从当前来看,开展土地整理是扩大农村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农村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可进一步提升和释放农业生产力。另一方面,当地农民获得多个渠道的收益,实现持续增收,提升消费能力。从长远来看,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平台。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土地整理相关研究概况,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概括后,以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土地整理及其效益评价的内涵、理论基础和评价内容。接着提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模型的构建,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出各指标之间的权重关系。之后以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镇总市等五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整理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得出项目区经过土地整理后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最后对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探讨。 通过本次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土地整理实施后,项目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等级由“差”提高到“良好”;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评价等级由“差”提高到“优秀”。对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值由46.96提高到70.09,评价等级由“差”提高到“良好”。因此,本项目的实施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的统一,符合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同时也体现出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人们不再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也体现出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