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AFF(B cell-activating factor belong to the TNF family)是1999年发现的新分子,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活化的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其受体包括特异性结合受体BAFF-R、TACI和BCMA,三个受体主要表达于T和B淋巴细胞。BAFF与其受体共为TNF/TNFR超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业已发现,BAFF信号对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及抗体的类型转换,及生发中心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对T淋巴细胞具有共刺激作用;并与多种自身免疫病如SLE、RA和SS等、肿瘤如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等,以及与心脏等器官移植的同种排斥反应相关。但对BAFF的基础研究尚需深入。为研究BAFF信号,本研究首先克隆了人全长BAFF分子,建立了BAFF基因转染细胞,并以此为免疫原,成功研制了一株抗人BAFF单克隆抗体,并深入探讨了其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健康人外周血来源和胸水来源T淋巴细胞表面BAFF的表达情况和意义。与此同时,本研究克隆了受体全长人TACI基因,建立了可溶性表达TACI-Fc融合蛋白的基因转染细胞,并探讨了所获得TACI-Fc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效应。 一、人BAFF基因转染细胞的构建和BAFF分子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 1.人BAFF基因的克隆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根据BAFF基因(OeneBank:NM 006573)序列,利用RT-PCR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克隆出全长BAFF基因,装入p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op10。重组质粒T-BAFF经测序正确。利用PCR方法,从重组质粒T-BAFF扩增BAFF全长基因并引入酶切位点EcoR I和BamH I,装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SIV1,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op10。重组表达载体pSIV1-BAFF经测序正确。 2.脂质体转染法构建BAFF基因转染细胞 pSIV1-BAFF、辅助病毒载体pHIT456和pHIT60混合后,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获得具有感染力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将含有完整BAFF重组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