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率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其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opc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病情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甚至晕厥等。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肾上腺素、p受体兴奋剂、抗胆碱能药物等治疗,但药物疗法副作用较多。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案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文献报道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且具有辨证施治、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价格低、易普及等优势。在疾病早期给予有效中药干预,免除患者的手术风险,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研究目的:对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功效的增率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观察和评价;探讨增率复脉汤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对象和方法:选用符合纳入标准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增率复脉汤免煎颗粒,对照组给予不含药物活性成分的颗粒冲剂。疗程3周。试验前后各记录一次动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ALT、CRE、BUN.并记录试验前、试验中每周及试验后即刻心率、心电图、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试验前、试验中及试验后中医症状积分、动态心电图(holter)平均心率、holter最慢心率、即刻心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指标等。研究过程中剔除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例,对剩余86例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统计,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holter平均心率、holter最慢心率、即刻心率、中医症状积分、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3周后,治疗组holter平均心率从(51.45±3.18)次/分升至(57.82±5.05)次/分,治疗后明显提升,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holter平均心率从(51.29±2.40)次/分升至(53.01±4.06)次/分,治疗后平均心率有所提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lter平均心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3周后,治疗组holter最慢心率从(38.49±4.24)次/分升至(41.52±5.33)次/分,治疗后明显提升,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holter最慢心率从(38.41±5.65)次/分升至(39.28±4.69)次/分,治疗后最慢心率有所提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lter最慢心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3周后,治疗组即刻心率从(53.46±3.10)次/分升至(55.64±5.67)次/分,治疗后明显提升,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即刻心率从(51.36±2.62)次/分升至(53.78±5.12)次/分,治疗后明显提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每次复诊时治疗组即刻心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3周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从(23.66±5.19)降至(9.29±4.74),治疗后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从(23.10±2.85)降至(13.71±5.65),治疗后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复诊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前两次复诊治疗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复诊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心律失常疗效判定上,治疗组显效13例(30.23%),有效18例(41.86%),总有效率72.09%;对照组显效5例(11.63%),有效14例(32.56%),总有效率44.19%。治疗组总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医症状总疗效判定上,治疗组显效14例(32.56%),有效26例(60.46%),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显效6例(13.95%),有效24例(55.81%),总有效率69.76%。治疗组总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7.HRV各指标结果比较:①治疗3周后,治疗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 SDNN)从(125.67±29.55)ms升至(145.62±29.63)ms,治疗后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SDNN从(126.17±33.38)ms升至(138.42±41.75)ms,治疗后SDNN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NN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3周后,治疗组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NN间期的平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verage5min NN intervals, SDANN)从(132.75±27.53)ms降至(120.19±24.17)ms,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SDANN从(129.17±34.91)ms降至(125.87±37.23)ms,治疗后SDANN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ANN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治疗3周后,治疗组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Square Root of the mean squared differences of successive RR intervals, RMSSD)从(45.79±8.38)ms降至(38.72±5.46)ms,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从(46.36±5.94)ms降至(45.66±4.79)ms,治疗后RMSSD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MSSD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④治疗3周后,治疗组低频与高频比值(Low Frequency/High Frequency, LF/HF)从(1.84±0.85)升至(2.41±0.46),治疗后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从(2.25±0.64)降至(1.94±0.72),治疗后LF/HF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F/HF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8.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1.增率复脉汤能有效提升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holter平均心率及最慢心率。2.增率复脉汤能明显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对照组临床症状亦得到改善;前2周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差异在治疗3周后显现。3.增率复脉汤可以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交感神经张力、相对减小迷走神经张力,从而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或交感神经功能。综上所述,增率复脉汤治疗阳气虚衰、瘀血内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心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化瘀法治疗内异症的疗效,为选择选择补肾化瘀法治疗内异症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以帮助临床决策,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方法:采
目的:将人类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GMSCs)系统移植到小鼠牙周炎模型中,观察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牙周炎模型体内的归巢和分化情况,并评价其对
在新丝绸之路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从实践应用的角度探讨了蜀绣技艺与茶叶包装设计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实践设计制作蜀绣茶叶包装,通过分析应用到茶叶包装中的蜀绣纹样
目的:1、观察经络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2、观察此取穴方法与临床常规取穴在疗效上的差别。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应用类比法,将向量类比成队员,队员拥有的战斗技能个数看成向量的维数,类似地定义了线性相关及线性无关概念,并由此解释了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理论.
琵琶音乐是丰富多彩的,当代创作则更加注重对于乐器新音色与演奏技巧的再挖掘。香港现代作曲家罗永辉,在面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传统文化元素、中国艺术思想等诸多创作源泉时
1999年,作为品牌推广策划人,我们与从0起步的广东一烟草品牌结缘,成为烟草界的“外脑”。6年来,我们始终在关注着、创意着、服务着这个行业,“外脑”变成了“外脑内参”。实
2005年7月,我应邀到连云港参加全国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精品课大联展盛会,并承担评课任务。
通过分析影响航天用刚挠印制板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分层和金属化孔的质量,从刚挠印制板的设计、工艺控制等角度提出适合于航天用刚挠印制板的材料、关键工序工艺条件以及特殊检验
由于巴西的科技基本结构存在着较多和较严重的弊端,长期以来,其技术创新步履艰难。为了克服这种种弊端,巴西政府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推动和加强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