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成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heap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当今政府改革的重要使命,但职能转变的关键是强化政府信息服务,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然而电子政务在其信息服务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障碍,如行政状态的“信息壁垒”、标准化程度低、政府间信息资源及信息系统的“异构”程度高等,这些都对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快电子政务职能的充分转变,就需要尽快把集成引入到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为农村、企业、教育、政府和公众提供便捷的集成化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在社会中的作用,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信息需求的保障。本文要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并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标、方法、内容和思路。第二部分,主要分析集成思想的发展,集成的内涵、特点,基于集成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内涵、特点,及基于集成的信息服务的原理。第三部分,从集成的视角来研究电子政务信息服务,首先,分析集成在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中的作用;其次,分析基于集成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主体;第三,分析了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中集成的层次。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首先,提出基于集成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原则;其次,分析基于集成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第三,给出基于集成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模式的架构。第五部分,主要是提出推进我国基于集成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运作的相关对策。第六部分,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推动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质量预测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生产过程中多种高维非线性、随机性因素会对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建立高精度的产品质量预测模型对提高产品质量控制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产品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机理建模方法,另一种是数据挖掘方法。由于造成质量波动的众多随机性、不确定性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难以进行确切表达,致使机理建模较为困难,因此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