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迅速升温,冰川、冻土快速消融,降水显著变化,这导致北极水文循环发生了显著变化,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北极河流网络是北极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极河流网络明显扩张,形成了众多河宽小于30 m的细小河流,这些细小河流分布广泛、变化迅速,能够储存和运输大量地表物质,在水文循环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限于自然与后勤保障等条件,在北极地区实地开展细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迅速升温,冰川、冻土快速消融,降水显著变化,这导致北极水文循环发生了显著变化,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北极河流网络是北极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极河流网络明显扩张,形成了众多河宽小于30 m的细小河流,这些细小河流分布广泛、变化迅速,能够储存和运输大量地表物质,在水文循环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限于自然与后勤保障等条件,在北极地区实地开展细小河流实地测量难度大、成本高、周期短、覆盖小;此外,北极细小河流的宽度、表面积、弯曲度、坡度等水系特征在中低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中难以获取。因此,目前北极河流研究主要聚焦于河宽大于100 m的大河流,缺乏对于细小河流的研究,这导致对北极典型流域水系特征理解不足,进而低估了北极河流网络在北极水文循环中的重要作用。综上,开展北极典型流域水系特征高分辨率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对深入了解北极河流水文过程十分重要。本文综合高空间分辨率10 m 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与新型2 m Arctic DEM数字地形模型数据,利用增强河流横纵剖面特征算法从Sentinel-2影像中提取河流网络,基于地形对河流流向的约束作用,采用Arctic DEM数据建模连续的河流网络连接遥感提取结果中断裂的河段,提升河流网络连通性,生成了北极典型流域10 m高空间分辨率连续河流网络遥感数据产品,量化分析了北极河流网络的河宽、长度、表面积、弯曲度等流域水系特征随河流等级的变化,利用RAPID河网汇流模型模拟了北极河流网络径流量时空分布,揭示了北极细小河流控制着流域水系特征时空分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基于地形约束作用的连续河流网络遥感信息提取方法。遥感提取的河流网络能够正确反映河流空间分布但存在断裂,Arctic DEM数据建模的河流网络连续但难以正确反映河流起点。本研究融合了10 m Sentinel-2遥感影像与2 m Arctic DEM数据,基于地形对河流流向的约束作用,利用Arctic DEM数据建模连续的河流网络,定向连接了河流网络遥感数据产品中断裂的河段,解决了北极河流网络遥感提取中河段不连续的问题,采用最邻近河网高差指数HAND构建河流感兴趣区去除河流误提,生产了北极典型流域(面积约36,000 km~2)的10 m高空间分辨率河流网络遥感数据产品,对比现有的GSW、GRWL等河流网络遥感数据产品,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多提取4倍以上的细小河流,河流连通性(最长连通河网长度)提高10倍以上。(2)北极典型流域高空间分辨率水系特征时空分布。研究利用10 m空间分辨率北极典型流域河流网络遥感数据产品,提出了一种针对复杂河流网络的Strahler河流等级标记方法,量化分析了宽度、长度、表面积、流速、坡度、弯曲度和汇水面积等流域水系特征随河流等级的变化,对比了10 m、30 m与100 m空间分辨率的典型流域河流网络汇流时间时空分布,揭示了北极细小河流的长度与表面积占河流网络总长度与表面积的80%以上,相比于30、100 m分辨率河流网络,10 m分辨率河流网络包含了大量的细小河流,平均流域汇流时间由10~2~10~3小时缩短至10~1小时。因此,北极细小河流显著影响了流域水系特征的时空分布,控制了流域汇流时间的时空分布。(3)北极典型流域高空间分辨率河流网络径流量时空分布。河流宽度、深度、流速等水系特征能够显著影响河流网络径流量的时空分布。本研究采用遥感观测的河流河宽与DEM计算的河流坡度,结合曼宁公式,生成了每个河段的流速,综合再分析数据集MERRA-2径流数据,驱动RAPID河网汇流模型,建模了整个河流网络中每个河段的径流量,模拟了夏季北极典型流域河流网络径流量的时空分布,发现了北极细小河流(<30 m)的径流量范围约为10-2~10~1 m~3/s,中等河流(30~100 m)的径流量范围约为10~1~10~2 m~3/s,大河流(>100 m)的径流量范围约为10~2~10~3 m~3/s,融合遥感数据能够较好地建模流域出口的径流量峰值(RRMSE=15.4%)与到达径流量峰值时间(RRMSE=3.0%),相比于未融合遥感数据的建模结果,建模精度得到提升,RRMSE分别降低了38.2%与8.9%。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洁净厂房的建设规模也出现跨越式增长,伴随而来的就是其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质量问题。区别于传统建筑工程,洁净厂房除了建设投资巨大、工期短、施工复杂等特点外,施工过程中的洁净控制、密封控制、精度控制等要求均是传统施工中少有涉及的,加之洁净厂房涉及较多易燃易爆、剧毒、有辐射的特殊气体、化学品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难度高,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安全隐患巨大。因此,在
社会效应债券作为融合政府、市场和中介机构等多方协作的新型融资模式,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种创新型金融方式,以实现预期社会成果为支付前提,具有分散风险、绩效激励、多方共赢的特征,为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社会效应债券的概念、国内外实践情况和运行机制,指出社会效应债券与碳中和工作在解决社会公共需求、开拓融资渠道和取得社会共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契合性,提出可以将社会效应债券运用到绿色低碳领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胃溃疡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进入临床路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则未进入临床路径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进入临床路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已经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在施工人员施工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体制不完善、工程建设项目众多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工程质量事故、引发了大量的工程质量问题。这些质量事故不一定会导致人员伤亡但是都可能给建筑企业造成损失,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质量事故描述文本中包含事故发生的部位、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但是以往对工程质量事故描述文本缺乏合理运用导致这
当前城镇化速度持续提升,城镇人口因为经济聚集效应而迅猛增长,城市居民居住密度逐年升高,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水也不断增加。这就对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降低污水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污水经处理后产生的污泥采用离心机式、带式等工艺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效率高但出泥湿度大(含水率80%左右),后期填埋处理成本高,对环境的污染大。随着国家对污水治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工艺已经无法
20世纪的中国园林史学史即是从中国园林学术研究史角度展开的史学史研究。本论文以中国古代园林研究史为考察重点,按照其演进脉络分为“先导与肇始”、“奠基与探索”、“承续与发展”3个阶段,分别对应20世纪20-40年代、50-70年代、80-90年代,作为论文的3个核心章节。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内容分析,每一章节都首先阐明历史语境及学术背景,再分类详细分析前辈学者及学术机构的研究因
飞行器在执行任务时,若某部件发生故障,势必会对飞行任务造成影响,甚至引发飞行事故。为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进行如下工作:首先建立了以四元数为基础的飞行器姿态运动学方程和姿态动力学方程,并对飞行器执行机构中常见的故障进行分类,给出故障模型。其次对推力装置的启动阶段进行故障检测。传统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较为敏感,且易陷入局部最优。因此,在本文中将其与烟花算法相结合,烟花算法通过引
在工业现场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粉末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物质形态,经常会需要对其进行成分检测,如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水泥生料粉末和燃煤电厂的煤炭粉末等。对水泥和煤等矿粉的元素组成进行快速、在线监测,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常规的对于煤和水泥的检测分析方式由于周期长、元素种类分析受限、有辐射源等缺点,不利于未来可持续发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光谱化
近些年来,随着中东部发达地区公路交通网络建设的完善,我国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开始大规模的向着西部山区发展,采用悬臂施工工法建造的连续刚构桥在山区高速公路跨越深谷河流时应用的十分广泛。然而,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周期长、施工工序繁琐工艺复杂、山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复杂,导致施工阶段事故多发,本文基于这一现实需求开展山区公路连续刚构桥主梁悬臂施工风险评价研究。论文将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和山区特殊自然环境特点结合起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道路系统不断更新,道路改造项目不断增多,如何科学地进行城市道路改造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道路改造,不仅需要在设计、施工中进行控制和管理,更需要在前期进行合理的、有前瞻性的策划,从而使项目整体定位更准确,建设更经济合理,公共效益最大化。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进行道路改造前期策划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道路改造研究现状及海绵城市、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