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上市公司融资与经营绩效研究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586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是渔业企业中筹资方式转变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他们发展的好坏对整个渔业企业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因此研究渔业上市公司融资和经营状况,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很有意义.渔业上市公司上市前都是大型渔业企业,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从上市前的经营情况看,无论是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还是平均利润总额、净利润,在上市前三年,都是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可见上市前的经营情况良好.但是渔业上市公司在上市后的几年里,无论是主营业务收入,还是净资产收益率其各项指标都呈下降趋势,与上市前形成了明显反差.近几年,渔业企业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包括:油价的持续上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渔业资源衰退;国内消费市场低迷;水产品国外市场疲软;贸易因素限制等等.在公司自身方面,公司虽然上市融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了,但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仍没有根本的转变.存在的问题有:上市公司对募集资金所建项目没有充分论证,对未来行业环境的变化没有充分的预期,对项目所承担的风险和所预期的回报盲目乐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完全分离,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审核机构和完善、科学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国有股代表人长期虚化,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等.而在融资上,同美国上市公司、中国其他上市公司相比较,渔业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而相对忽视债务融资.其原因在于制度缺陷.包括:股权融资成本偏低;股票的发行实行核准制;股权融资软约束形成强偏好;对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的结果,一股独大,国有股占绝对统治地位.该文最后的结论是:渔业公司可以上市融资,但要作好几方面的工作,如:充分论证项目;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等,否则,在现在行业环境如此恶化的时候,不如不上市,或延迟上市.
其他文献
该文以国际贸易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及地理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鲁、日、韩经贸合作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尝试将区域经济理论用于小范围的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迈出了坚实而迅速的步伐,与世界经济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人民币在1996年12月1日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实际上已经开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虽然较短,但其发展之迅速、价格波动之剧烈,给证券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风险,影响了其发挥正常的筹集融资、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促进市
物流在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生产技术的迅速提高,人们开始发掘物流这个"第三利润的源泉".而企业的物流战略需要物流组织加以实施,才能达到组织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