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行为学角度研究推拿"三法三穴"手法参数中的力量(A)、时间(B)、频率(C)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感觉功能的影响。从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角度研究不同参数干预下指标的变化与行为学指标的变化是否存在一致性,探寻推拿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感觉功能恢复的适宜参数组合。[方法]以坐骨神经损伤为例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采用"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手法,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案比较推拿"三法三穴"不同刺激参数对SNI大鼠感觉功能的影响。1从行为学角度,测定光热耐痛阈评价大鼠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从功能角度,测定腓肠肌湿重恢复率评价推拿"三法三穴"防治肌肉萎缩的效果。2从形态学角度,对腓肠肌进行HE染色,观察大鼠肌细胞形态并测量肌细胞直径的变化,评价推拿"三法三穴"对腓肠肌微观结构的影响。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感觉传导通路关键部位——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内NGF的表达情况,探寻推拿"三法三穴"对NGF表达的影响。[结果](1)光热耐痛阈测定造模7天后,推拿组与模型组光热耐痛阈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推拿干预20次后,推拿组光热耐痛阈测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拿干预20次后,推拿组(九组)之间采用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研究结果显示三因素的主次关系为:力量>频率>时间。优选的参数组合是力量2N,时间5min,频率 100 次/min。推拿组(九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法得出,因素A(力量)、B(时间)、C(频率)对结果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力量、时间、频率单因素来看,力量因素的影响显著(P=0.0154),时间因素和频率因素的影响不显著(P>0.05)。(2)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测定造模7天后,推拿组与模型组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推拿干预20次后,推拿组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测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萎缩程度接近于假手术组。推拿干预20次后,推拿组(九组)之间采用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研究结果显示三因素的主次关系为:力量>频率>时间。根据F值的大小,优选的参数组合是力量4N,时间1min,频率30次/min。推拿组(九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法得出,力量、时间、频率三因素的主次关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3)肌细胞直径测量造模7天后,推拿组与模型组肌细胞直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推拿干预20次后,推拿组肌细胞直径测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细胞直径微观结构接近于假手术组。推拿干预20次后,推拿组(九组)之间采用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研究结果显示三因素的主次关系为:时间>频率>力量。优选的参数组合是时间5min,频率100次/min,力量2N。推拿组(九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法得出,力量、时间、频率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各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无统计学差异。(4)背根神经节NGF的表达造模7天后,推拿组与模型组背根神经节NGF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推拿干预20次后,推拿组NGF的表达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拿干预20次后,推拿组(九组)之间采用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研究结果显示三因素的主次关系为:频率>时间>力量。优选的参数组合是时间3min,频率60次/min,力量2N。推拿组(九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法得出,力量、时间、频率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各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无统计学差异。(5)脊髓背角NGF的表达造模7天后,模型组脊髓背角NGF的表达升高(P<0.05),推拿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推拿干预20次后,推拿组脊髓背角NGF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拿干预促进了脊髓背角NGF的表达。推拿干预20次后,推拿组(九组)之间采用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研究结果显示三因素的主次关系为:力量>时间>频率。优选的参数组合是力量4N,时间1min,频率 60 次/min。推拿组(九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法得出,力量、时间、频率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因素的主次关系为力量>时间>频率,但从单因素来看,力量因素、时间因素的影响显著(P<0.05),频率因素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1)推拿"三法三穴"干预可以促进SNI大鼠感觉功能的恢复。(2)力量因素是推拿的关键因素之一,轻度力量、长时间、高频率的刺激更有利于感觉功能的恢复。(3)推拿"三法三穴"干预促进大鼠感觉功能恢复的机理可能与推拿参与调控SNI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中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NGF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