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期的天下,虽然名义上有夏、商、西周等统一国家的存在,但事实上却一直是一个方国林立、多国并存的格局。本文所谓的“国别观念”,是指在先秦时期多国并存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古人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形成的那种有意识地将多国体系下的国与国进行区分的观点和意识。 古人对先秦时期的天下诸国有“二元区分”和“多元区分”两种基本的区分模式:“二元区分”是指古人在认识过程中本能地将“己国”与“他国”进行的区分,集中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区别,是古人国别观念发生的最基本的模式。“多元区分”是指古人对两个或多个国的“附加角色”的区分,依赖于古人对“国”的多重角色的建构,更多地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是在“二元区分”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次一级的区分模式。 二元区分的国别观念主要表现为古人对“国”的归属、大小、强弱、地域特点等自然属性的区分,普遍存在于先秦各个时期,至春秋、战国领土国家的形成而臻于极盛。二元区分的国别观念发展出先秦时期古人的“爱国主义”、“国家观念”、“宗国意识”、“国家意识”等狭义的国家观念。 多元区分的国别观念主要表现为古人对国与国之间存在着的血缘亲疏关系、政治统属关系、宗法尊卑关系,以及权力义务等关系的区分。殷、周之际,周人“天命”观的形成标志着古人多元区分的国别观念的萌芽;西周时期在周礼的规范之下,天子、诸侯君臣名分的确立标志着古人多元区分的国别观念发展至顶峰;春秋以降礼崩乐坏、五霸迭兴,古人多元区分的国别观念遂衰,至战国已经鲜有踪迹了。西周时期形成的多元区分的国别观念,发展出先秦时期古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天下”观念和“王有天下”的“大一统”观念。 战国以降逐渐到来的统一局面,是在多元区分的国别观念逐渐缺失和二元区分的国别观念极端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秦朝在政权形式上的统一仅是对古人二元区分国别观念的强力抑制,不能根本消除古人二元区分的国别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