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元恺的《炎黄风情》是一部于1991年创作完成的管弦乐组曲,作品根植于广袤的民族文化,以河北、云南、陕西、四川、江苏、山西等地广为流传的民歌为主题素材,用西方管弦乐的形式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民族画卷。作品一经推出,便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波澜,至今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演出,得到海内外听众的高度评价。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欣赏和演奏《炎黄风情》,这样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被改编成了多个钢琴作品,其中比较成功的便是《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和《炎黄风情·十二首双钢琴曲》两个版本。《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是鲍元恺在厦门大学任教时的研究生朱培宾于2007年完成改编的一部钢琴曲,它包含了原管弦乐组曲中全部24首作品。而由梁爽于2011年完成改编的《炎黄风情·十二首双钢琴曲》则选取了原作中12首作品加以编配成双钢琴版本。这两个钢琴改编版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基本上是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用行之有效的作曲改编手法,有效地发挥钢琴的乐器性能、演奏特点。同时,这些改编作品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教学和普及鲍元凯先生的原作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中有着一定的地位。本文即以鲍元恺先生的管弦乐原作与两版改编钢琴曲为研究对象,从作曲技术分析的角度着重探讨这两版钢琴改编曲对原作管弦乐组曲的具体编创手法,以及对同为钢琴而作的这两版之间的不同做一些比较研究。同时,笔者还将从钢琴表演的角度,从自身的演奏实践出发,对这两部钢琴改编版的演奏特点和教学价值进行一定程度的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