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中的致病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近年来新增的最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不仅导致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死亡率高达30%-40%,而且能够感染动物,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并造成经济损失。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地的食源性李斯特菌病不断增多,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主要是由于人食用了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食品而引起。因此,亟需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和鉴定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验方法。裂解技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其中高分辨率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PRGC/MS)是借助高温环境将样品裂解为小分子碎片和特征性的裂解产物,通过高分辨率的毛细管柱对复杂的裂解组分进行分离,结合质谱检测器对裂解组分进行结构确证的一种方法。本论文旨在利用HRP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软件,建立农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HRPGC/MS指纹图谱和特征信息,在全细胞水平上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同源性分析、鉴定,并建立快速检测农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1)以单增李斯特菌标准株CMCC54004为试验菌株,对影响HRPGC/MS系统的诸多因素进行考察,如:色谱柱、裂解温度、裂解时间、GC升温程序等参数进行研究优化,在单因素条件基础上确立HRPGC/MS系统最佳实验操作条件:采用的气相色谱柱为DB-WAXTER毛细管色谱柱;最佳的裂解温度为650℃;最佳裂解时间为5 s;采用的三段式程序升温方式。裂解炉类型为CDS5000脉冲式裂解仪。通过对该方法的连续测定的精密度和重复性精密度的研究,其结果表明HRPGC/MS系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由此建立了HRPGC/MS技术分析和鉴定的微生物规范性的方法。(2)采用此方法对李斯特菌属6个种的标准菌株,20株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以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产气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种属外细菌进行检测,通过对裂解图谱的比对分析,初步建立了不同属种微生物的裂解指纹图谱库;结合聚类分析软件,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HRPGC/MS技术可实现在细菌属、种水平快速、准确地区分和鉴定;对未经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空白农产品进行研究,通过对裂解产物的比较,得到单增李斯特菌HRPGC/MS的特征色谱峰为保留时间19.056 min的裂解峰,对应的质谱图主要离子m/z为54,98,与质谱库中5-甲基-2(5H)-呋喃酮相似度较高。该特征信息被用于农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应用。(3)根据单增李斯特菌HRPGC/MS的特征色谱峰,采用选择离子监测(19.056 min处m/z 54,98)的质谱检测模式,对人工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牛肉、牛奶和黄瓜等样品进行检测,并且以不同浓度人工污染单增李斯特菌黄瓜样品为研究对象,制作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在污染单增李斯特菌浓度6.50×109-1.04x1011cfu/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6。因此,从理论上证实该方法对农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是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