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类学视角下傣族“拢匹勒”(产后病)防治实践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648491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是生物意义上的科学,同时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傣族传统“拢匹勒”(产后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傣族人民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积累、总结,并反复实践的结果。傣医药知识的形成受到地域环境、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的影响,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知识。但由于各种原因傣医药面临着消失的危机,深入研究和探讨迫在眉睫。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挖掘整理傣族“拢匹勒”疾病防治实践的内容,并发现防治背后的医药文化内涵、地域性医药知识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多元的医疗选择,以新的视角体现民族医药的科学、文化双重性,为发展传承少数民族医药提供“傣族经验”。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借助人类学中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专业、民间、大众三个层面挖掘整理傣医预防、诊治该病的理论、治则、方药、疗法、特殊技艺、保健经验、传统习俗、仪式、文化及产生背景、案例资料,并尝试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进行具体的研究。首先对“拢匹勒”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其次,进行实地调研,以西双版纳州一市两县的专业医疗机构、民间傣医居住的村寨、傣族群众生活村寨为田野点,收集“拢匹勒”防治实践资料,以及傣族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多元医疗选择;最后,综合运用医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析。研究结果:产后病是影响傣族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傣族在预防和治疗该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特性的独特理论、诊疗技术、用药经验。傣族产后病病因复杂,防治方法多元化。专业层面病症类别多达40个,针对复杂病症内服的傣成药有43个,外治成品制剂有12个;民间病因认知受到宗教文化影响,可分为客观因素、“超自然”因素两大类,具有草药、仪式等多种防治方法;大众对产后病的病因认知有不同的解释,这与他们的个人经历有关。三个层面普遍擅长运用睡药、熏蒸、拖擦、攃药、洗药、包药疗法防治产后病。傣医在防治产后病中无论是内治、外治、单方、复方均使用“解毒”药,说明傣族“解毒”理论在其治疗实践中极为重要;另外一个特点是大众用药简单,通常为单方,而民间和专业用药更为复杂,但许多常用药物相同。研究结论:1、三个层面的个案访谈中体现出不同群体对产后病的病因、治疗认知存在差异性,这与其个体经历及宗教文化因素密不可分。2、傣族产后病的防治实践是专业、民间、大众三者相互渗透,相互发展的结果。所以三个层面的防治原则、用药、特色疗法具有共性寓于个性的特点,且具有多元性。3、傣族传统产后病防治实践不仅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且安全、有效、惠民,值得推广。4、多元的社会文化和医疗环境,造就了多元化的就医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就医行为趋向于专业医疗机构,但偏远地区和年纪大的人群仍然对民间治疗保持信任的态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治实践正在发生变迁,只有传统治疗和现代治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药服务需求。
其他文献
论文共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综述;第二部分飞腾八法理论探讨;第三部分临床试验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综述部分从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针灸及中西医药物治疗进行了论述。理论探讨部分从飞腾八法的渊源、时间开穴方法、运用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临床试验研究部分观察了飞腾八法治疗PSD的有效性
目的:从酒精性肝损伤保护、通便、肠道菌群等方面,探索玛咖的药理作用,为玛咖申报药材类中药新药提供试验依据;对含玛咖的保健食品配方(玛咖人参颗粒)进行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为其研发提供依据;并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玛咖的作用机制,为玛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1.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方法:采用50%乙醇灌胃造成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玛咖水提液、醇提液和玛咖粉末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
糖类不仅为机体提供所需能量,还是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它参与了生物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如细胞间信号传导、蛋白质识别、免疫应答反应、疾病的发生过程。糖类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其存在形式包括单糖、寡糖、多糖及苷等。从自然界获取的用于进一步研究糖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原料量有限,更多地依靠有机合成,因而糖苷化反应成为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可见光促进有机光酸催化的糖苷化反应具有绿色、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等特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低愈率、高致残率和高发病率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治疗RA的药物,副作用大,病情难控。中药被认为是RA治疗的研究热点。RA与中医痹证的症状有较多相似之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可以以中医药治疗痹证的理论指导出发。根据前期研究和临床疗效,选用的中药金铁锁为切入点,开展治疗RA中药的研究。石竹科植物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少腹部胃经经穴为主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评价针刺少腹部胃经经穴为主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有效性、优越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不同方法和思路,以便服务于临床。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受试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以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均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少腹部胃经经穴为主,配穴随证加减。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受试者治疗:1次/天,1疗程/5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强筋针法治疗早、中期(K-L分级2-3级)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该针法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采用SPSS 25.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34例,采用补肾壮骨强筋针法(肾俞、太溪、复溜、悬钟、肝俞、太冲、曲泉、脾俞、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大杼)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针刺(血海、梁丘、内膝眼、阳陵泉、犊鼻、阿是穴)治疗;两组每次均
目的:通过给予脑卒中患者“调脑理肺”针刺法联合呼吸训练干预,探讨两种疗法联用是否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同时观察二者联合会否产生协同增效效应,从而为脑卒中患者探索更为有效的呼吸功能康复方案。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针灸科、康复科、脑病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柱推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消化功能、促进其尽快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方法将经过排纳标准评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6例,按每六个患者为一个组段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研究过程中有3例(对照组)因个人原因退出试验,故实际入组63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用
目的:观察弹力线母痔区串联术(下文简称串联术)联合芍倍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分别与串联术、外剥内扎术进行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比,以提供一种临床疗效好、痛苦少、预后佳的治疗混合痔的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昆明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收入院的Ⅱ~Ⅳ度混合痔患者11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行串联术联合芍倍注射+外痔剥离切除术)、对照组(1)37例(行串联术
目的: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云南省重点打造的大宗药材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药食两用资源之一。丛植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广泛定殖于植物根系的互惠共生内生真菌,其在促进药用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生物量增加、代谢产物积累、胁迫抗性增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