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子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z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的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随着世界老龄化人口的加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己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市面上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主要有降钙素、氟化物、双磷酸盐和激素替代疗法等,虽然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无法避免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近年来,人们纷纷开始转向寻找副作用低,安全有效的天然药物来预防骨质疏松。蛇床(Cnidium monnieri (L.) Cusson)是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广泛生长,其干燥成熟的果实蛇床子在传统的中医治疗中具有壮阳补肾,杀虫止痒,祛风燥湿之效。蛇床子素(osthol)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化学名为7-甲氧基-8-异戊烯基香豆素。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蛇床子素可以促进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模型的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寻找蛇床子素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本课题采用蛇床子素开展了一系列体外实验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乳兔四肢骨的破骨细胞;通过观察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及凋亡的指标,研究了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的乳兔破骨细胞成熟和骨吸收活性的影响;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颅骨的成骨细胞;通过检测大鼠成骨细胞成熟和成骨性分化的指标,研究了蛇床子素对体外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影响;研究蛇床子素与NO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采用不同的阻断剂,对通路上的不同点进行阻断,检测上游与下游因子的表达,以确定蛇床子素是否通过影响NO信号通路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所得结论如下:1.1×10-5mol/L蛇床子素可以抑制成熟的破骨细胞中的骨吸收特异性指标TRAP酶的活性,抑制成熟破骨细胞所吸收的骨陷窝的数量和大小,并且对成熟的破骨细胞有促进凋亡的作用。因此可以认为蛇床子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2.1×10-4、1×10-5、1×10-6和1×10-7mol/L的蛇床子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显著性影响;蛇床子素作用于成骨细胞的最佳浓度为1×10-5mol/L;蛇床子素可以显著的提高成骨性标志酶ALP的活性和骨钙素的含量;并促进成骨细胞钙化结节的形成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故而认为蛇床子素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成熟和成骨性分化。3.通过加入阻断剂的方法,我们可以观察到AKT-eNOS-NO-cGMP-PKG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的成熟及成骨性分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4.通过药理学研究的方法,可以认为蛇床子素促进成骨细胞成骨性分化和成熟是通过激活AKT-eNOS-NO-cGMP-PKG信号途径而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文化传承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建设具有特色和生命力的校园文化是每个高校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章以CI理论为指导,论述了CI理论及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以广安职
<正>大学生兼职已是当今大学校园的一个普遍现象。校园里、网络上,随处可见大学生兼职招聘的广告。那么,大学生兼职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热闹"的兼职背后,存在哪些问题?带着
应用文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使用非常广泛,但应用文写作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实际地位和它应该占有位置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功能可在高职院校构建一种新型
背景:肾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2%-3%,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有易转移,预后较差,且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的特点。因此在基因水平上对肾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
目的:建立测定我院六种医院制剂中羟苯乙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选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Hypersil ODS2(5μm 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 m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记录并比
近几年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兴起壮大、城市化的推进、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商业地产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另外加之住宅市场遭遇频繁调控,商业地产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各城市商业
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脓毒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生物标志物与其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等密切相关。本文就脓毒症
阐述了甘蔗糖蜜综合利用的国内外概况。在这方面,指出了我国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认为我国必须:充分利用甘蔗糖蜜酒精废液,大力发展单细胞蛋白工业;以甘蔗糖蜜代粮,发
研究目的:通过对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广西壮族7~18岁学生体质调研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影响广西壮族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为提高广西壮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