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间接免疫组化,证明肝癌组织中骨架调节蛋白Mena的存在,进一步探讨骨架调节蛋白Men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并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大连中心医院2006-2009年经手术治疗的肝癌标本54例。首先经间接免疫组化检测样本肝癌中Mena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并以此为基础,以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平均直径,肿瘤中的癌灶数目的多少,是否伴有肝脏门静脉癌栓形成,患者血清中AFP的含量,患者HBsAg的情况以及肝癌的临床分期(TNM)的不同进行分组,后经统计学分析来判定不同分组因素中肝癌Mena蛋白的表达的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到可能影响肝癌组织中Mena蛋白的表达情况因素。结果:经过间接免疫组化染色的肝癌组织,阳性染色均表现胞浆为黄色或褐色。以免疫组化中常用的染色得分为标准:无阳性肿瘤细胞的肝癌切片得0分;以此类推阳性肿瘤细胞<33%的肝癌切片得1分;阳性肿瘤细胞33%—66%的肝癌切片得2分;阳性肿瘤细胞>66%肝癌切片得3分。显色度计分:以接近肿瘤细胞的正常细胞染色为0分,浅黄染色1分,棕黄染色2分,棕褐染色3分。将两项分数相加除以2,按积分高低分为0分:阴性(—),0-2分:弱阳性(+),2-3分:阳性(++),3分以上:强阳(+++)。1,54例肝癌标本中,阴性6例,弱阳性(+)9例,阳性(++)20例,强阳性(+++)19例。阳性表达率为89%。2,在肿瘤超过5厘米的肿瘤组,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以及临床早晚分期组Mena蛋白的表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径超过5厘米的肿瘤组,伴有门静脉癌栓组及晚期临床分期组,Mena蛋白过度表达。这预示着随着肿瘤的进展,Mena蛋白的表达是增加的。3,而性别,年龄,癌灶数目,AFP以及HBsAg组,未得出Mena蛋白的表达有组间差别。结论:Mena蛋白在绝大多数(89%)肝癌中表达阳性,阳性结果定位于细胞质中。在恶性程度较高的晚期肝癌中,Mena蛋白出现近膜染色增强的特点。同时Mena蛋白的表达随着肝癌肿瘤分期增加而表达增强,表明Mena蛋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Mena蛋白的过量表达也许可以作为肿瘤标记物而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