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对氯胺酮引起的大鼠发育期神经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的影响,为全麻药发育期神经毒性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选取96只Sprague-Dawley(SD)新生大鼠(5日龄)在自由母乳喂养条件下饲养,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1)对照组(C组)、(2)氯胺酮组(KTM组)(3)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4)远端缺血预处理+氯胺酮组(RIPC+KTM组)。C组于出生第7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ml·kg-1),间隔2h注射一次,共注射6次;RIPC组大鼠出生第5天行右后肢缺血5min,再灌注5min预处理,四个循环,48h后注射同容量,同次数生理盐水;KTM组于出生第7天腹腔注射20mg·kg-1氯胺酮,方法同C组;RIPC+KTM组出生5d大鼠行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48h后处理同KTM组。四组大鼠每组18只腹腔注射完成12h后经心脏灌注取脑,其余24只大鼠每组6只继续饲养至60日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与记忆功能。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该区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TUNEL检测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实验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凋亡因子Bax、cleavd-caspase-3和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RIPC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M组和RIPC+KTM组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率增加、神经细胞cleaved-caspase-3、Bax总蛋白表达增加而Bcl-2表达减少(P<0.05);与RIPC组比较,KTM组和RIPC+KTM组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率增加、神经细胞cleaved-caspase-3、Bax总蛋白表达增加而Bcl-2表达减少(P<0.05);与KTM组比较,RIPC+KTM组神经细胞数量增多、凋亡细胞数量减少、神经细胞cleaved-caspase-3、Bax总蛋白表达减少而Bcl-2表达增加(P<0.05)。电镜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RIPC组内质网和线粒体出现轻度肿胀,其余结构无明显改变;KTM组神经细胞核膜皱缩凹陷,胞浆细胞器稀疏,结构异常;RIPC+KTM组神经细胞核膜清晰完整,胞浆细胞器较致密,但细胞器结构存在不同程度损伤。与RIPC组比较,KTM组和RIPC+KTM组结果同与C组比较结果相同;与KTM组比较,RIPC+KTM组神经细胞核膜清晰完整,胞浆细胞器较致密,细胞器结构损伤稍轻。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显示:与C组比较,RIPC组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KTM和RIPC+KTM组逃跑潜伏期和游行距离增加(P<0.05);与RIPC组比较,KTM和RIPC+KTM组逃跑潜伏期和游行距离增加(P<0.05);与KTM组比较,RIPC+KTM组逃跑潜伏期和游行距离减少(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RIPC组到达平台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KTM和RIPC+KTM组到达平台时间增多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RIPC组比较,KTM和RIPC+KTM组到达平台时间增多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KTM组比较,RIPC+KTM组到达平台时间减少,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结论氯胺酮多次注射可致发育期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及数量改变、神经细胞凋亡和学习记忆功能障碍,RIPC可减轻氯胺酮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和对学习记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