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3月开始,分别在甘肃的敦煌、武威、张掖、天祝、兰州、白银、定西、天水、武都等地的土样和昆虫上采集并分离曲霉菌,发现甘肃省曲霉资源很丰富,对分离到的曲霉菌进行常规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在曲霉传统分类鉴定中,由于其种类多、且种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具有较大的难度。本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和核糖体(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方法对14种曲霉进行分类鉴定与系统发育研究,以期望能为该属真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2. 14个随机引物对14种曲霉的扩增图谱中,没有发现所有曲霉的共有带。14个随机引物扩增得到的211个RAPD位点中,有164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频率占77.73%,表明了供试菌株间存在着丰富的多态性。试验中所用14个引物的RAPD图谱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供试菌株间亲缘关系的远近。3.基于菌株间的相似性系数分析和应用Between-groups linkage法构建的聚类树状图,显示出不同的曲霉种间只在较低的相似性系数聚为一类,这与形态特征分种基本吻合,反映了形态学分类的分子遗传本质,同时也表明了应用RAPD技术进行曲霉亲缘关系分析的种类鉴定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4.本研究还选取了部分形态学上的近似种和疑难种进行ITS序列分析。分别对6个菌株的ITS区(ITS1和ITS2)及5.8SrDNA进行了序列测定,所有序列经排列并用Mega3.0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最简约系统发育树。测序结果表明,形态上相似的几种曲霉彼此之间的绝对遗传距离大于11个碱基,属于种间的差别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