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年均GDP增速维持在9%左右,但是与快速上升的城镇人均收入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十分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逐渐凸显。2012年,我国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到了3.10:1,绝对收入差距更是上升到了8172元。世界银行的报告中提到,广泛存在而且逐渐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将是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重大的威胁之一。而金融已逐渐成为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发挥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枢纽作用时,金融业不可避免的通过对资金流向的控制间接的影响不同人群的收入增长水平,但是理论经济学却没有对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有着确定的答案,而我国的金融发展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分布不均衡现象,极有可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导致了我国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因此,本文学习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在总结他们研究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之上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进行了改进,然后梳理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接着把金融发展扩展到“量”和“质”两个层次,即金融市场规模与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引入了经济水平、政府行为、产业结构变化三个控制变量设计了含固定效应的变截距面板数据模型。考虑到我国金融发展的阶段特点,本文应用了E-G两步法对1994-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来研究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关系,同时兼顾了二者实证关系的地域特点,论文对金融发展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以及内部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以找到金融业影响城乡收入分配的根本途径和利用金融发展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关键。论文的研究发现:(1)我国金融业规模的增长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的原因之一,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短期因果关系的检验也是稳定的,金融制度深化改革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加剧了城乡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局面;(2)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负的相关关系,即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以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以贷款与存款比值代表的我国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一直在保持下降乃至稳定的趋势,因此我国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也扩大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3)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关系表现出了地域性差异的特点,在东部地区,金融效率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二者存在负的相关关系,金融规模的影响不显著;在中部地区,金融规模与金融效率都显著的影响了城乡收入差距,在方向是与整体检验结果相同的;在西部地区,对城乡收入差距起到显著性作用的是金融规模,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4)我国的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城乡金融存在严重的二元结构现象导致了对经济发展乃至收入增长的非均衡效应;二是城乡居民在收入结构上存在差异,而金融发展更加直接惠及城市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部分、间接更加惠及工资及经营性收入部分;三是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在城乡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通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是有限的。论文的最后,结合研究结论与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定的政策改革建议,然后针对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个人的建议和展望。